馮煒光

美國在當地時間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更指,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對其他大學採取類似行動。雖然美國當地法院在同日已發禁令阻止美政府的決定,但特朗普政府相關舉措已造成惡劣影響,動搖國際社會對美國大學穩健發展的信心。正在積極「搶人才」的香港已向美國打算排除的未來世界精英招手。其中香港科技大學23日宣布,誠邀目前就讀於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已獲得哈佛學位課程確認錄取的學生,到科大繼續深造。特朗普打壓學術,其實是在自削實力,相信不少外國人才會因此心灰意冷,轉投別國他鄉。這正好為香港特區提供了機遇,以自由多元的教學與科研環境,吸納全球各方精英,讓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闖出一番事業。

早前美國多間高等學府包括哈佛大學的學生就加沙局勢表達意見,有親巴勒斯坦人學生在校園示威。不久後哈佛就被削減聯邦撥款。到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突然宣布取消哈佛大學「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 SEVP)資格,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外國學生也須轉校,理由是哈佛大學屢次違反聯邦法律,創造一個不安全的校園環境,助長校園暴力、反美、反猶太主義,並配合中共培訓準軍事人員。社會普遍看出,哈佛是受到政治報復。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國內著名大學進行政治壓迫,公然損害校園內的言論和學術自由,為美國高校界帶來恐慌和沉重打擊。

美國背離人才全球化大勢

禁止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明顯是與美國的立國精神相悖,更與當今人才全球化的趨勢背道而馳。現今國際社會求才若渴,各地政府只要具備條件,一定會廣納全球人才,包括學生和學者。

能夠成為頂尖人才集聚高地,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的關鍵,美國自身就已經是最好的例子。歴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所謂「美國」的民族。十五世紀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當時在北美廣袤土地上生活的只有印第安人,後來因為宗教原因,有歐洲人漂洋過海到美國這個新世界生活繁衍。到了兩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以其「美國夢」和立國精神,網羅全球人才,其中包括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是德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因為希特勒對猶太人進行迫害而留在美國。愛因斯坦最後憑他的影響力推動了美國對原子彈的研究,令美國在二戰之後一段時期,成為全球唯一超級強國。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一生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有「現代物理學之父」稱譽。若當時的美國採取今天排除國際人才的政策,愛因斯坦或許不會成為影響世界的偉大科學家,美國也會因此失去一位良才。

美國禁止哈佛招收國際生後,5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學公開發聲,邀請就讀於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剛被哈佛錄取的畢業生轉到科大就讀。科大的做法把握時機、反應迅速,對香港深化國際交流聯繫有促進作用。香港可以趁機抓緊機會吸納人才,建設人才高地。

香港展現開放特質的時候到了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一向都是包容開放。本港不少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在上世紀中期來到香港創業,香港社會歡迎他們,大家同在獅子山下努力打拚。經過多年奮鬥,香港在國際社會嶄露頭角,蜚聲國際,那些早年來港的企業家,部分已躋身國際級富豪榜。時移世易,香港今天拚的不光是實業,而是人才,尤其科技人才。香港更應秉持其一貫包容開放的特質,努力吸納全球各方人才,讓他們在香港落地生根,闖出一番事業。

早在5月19日,筆者的母校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便對媒體說,美國政府大幅削減對頂尖大學的資助和撥款,引發學者不滿,但對香港來說是吸納海外人才的好機會。張翔更提到,有學者原本計劃前往美國,但因近期局勢變化而改變主意;也有內地學生雖然收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或英國劍橋大學取錄,但最終還是選擇就讀港大。張翔更一語中的指,香港各所大學的工資遠較歐州的大學為高,這也是吸引頂尖學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香港一定要繼續秉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只要來的人才是真心誠意貢獻他的所學,香港社會大眾都應歡迎,更要與他們攜手為香港締造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