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不足5萬縣城 1年累售7億張餅
一個酥脆的潼關肉夾饃、一碗清香的鴨片湯、一碟爽口的潼關醬菜……對於潼關人來說,這是幸福生活的標配。其中,作為中華名小吃的潼關肉夾饃,如今已享譽海內外。「隨着潼關肉夾饃的名氣越來越大,潼關肉夾饃產業已從傳統產業成長為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程度較高的鄉村支柱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潼關肉夾饃協會會長、盛潼餐飲管理公司(下稱盛潼公司)董事長王華峰告訴記者,潼關肉夾饃去年累計銷售7億張餅,遠銷到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當地「一處原料供全國,一塊麵餅出國門」的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仕珍 陝西潼關報道
農曆新年過後,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的盛潼公司生產車間內,6條潼關肉夾饃餅胚自動化流水線不停運轉,一個個製作好的潼關肉夾饃餅胚速凍成型後排隊出爐。隨後,包裝的工人們迅速打包裝箱,再裝車發往全球各地。「這些餅胚即將運往日本,昨晚我們還接了意大利客戶1,000箱12萬張餅的訂單,最近員工都在加班加點忙生產。」盛潼公司總經理董開鋒告訴記者。記者看到,從和麵、壓片、揪劑子、拉絲到麵餅成型,一條流水線上只需1名工人看守,生產效率非常高。「目前我們每天大約能生產30萬個肉夾饃餅胚,年銷售量在1億個左右。」董開鋒說。
特色優勢產業 帶動工廠旅業
盛潼公司的發展只是潼關肉夾饃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潼關縣將肉夾饃產業作為特色富民產業大力推動,潼關縣的手工肉夾饃門店與規模化肉夾饃餐飲公司全面開花。「不足5萬人的縣城,除了58家手工門店外,還有10家規模化的潼關肉夾饃生產企業,33條生產線每天馬不停蹄工作,向海內外客戶配送原汁原味的潼關肉夾饃。」王華峰說,去年全縣累計銷售7億張餅,直接產值10億元(人民幣,下同),間接產值達100億元。
儘管只是一道小吃,但潼關肉夾饃的帶動力不容小覷。如今,標註潼關肉夾饃的實體店已遍布全國大中城市,帶動就業2.7萬餘人。「潼關肉夾饃產業已經成為我們強縣富民的特色優勢產業,引發了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連鎖效應。」潼關縣商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湯磊說。
盛潼公司員工張艷前2年在公司做電商直播時,她每月收入有時高達上萬元。「現在轉做訂單收集和售後服務,每月大概在五六千元,在縣城來說,這個收入我已經非常滿意了。」除了固定崗位,當地肉夾饃生產企業還推出許多臨時兼職崗位。「比如我們的包裝崗,很多寶媽就可以勝任,時間自由,還能多一份收入。」張艷說。
不僅如此,伴隨着潼關肉夾饃等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當地的肉夾饃一條街成為遊客打卡的熱門地。去年全縣接待遊客311.2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9.36億元人民幣。在當地農村,村民也搭上了肉夾饃產業發展的「列車」,小麥種植和生豬養殖戶受益匪淺。「潼關地盤不大,原料供給不足,但我們會優先採購縣內百姓生產的小麥和豬肉,再從外面進貨。」王華峰說。
此外,一些與肉夾饃產業發展相關的村集體經濟也發展壯大。當地城關街道永豐塬村與盛潼公司合作,採取入股分紅的方式,配套生產泡沫包裝箱,近年村集體年均增收多150萬元。
產業培訓謀生 從製作到經營
據介紹,潼關肉夾饃製作工藝複雜,一個師傅的練成至少需要1年時間。為克服人才不足的問題,去年9月,潼關縣職業教育中心成立肉夾饃產業學院。 「目前我們的學生已差不多有300人,許多學生都希望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助力將來的就業。」潼關縣職業教育中心主任張鵬飛告訴記者,肉夾饃產業學院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潼關肉夾饃協會聯合辦學。「我們不僅要給學生講歷史文化傳承等理論知識,還要安排他們實際操作,讓學生畢業之後就有出路。」
「儘管目前潼關肉夾饃的生產已經走上了自動化的道路,但是一個專業的肉夾饃人才仍是我們渴求的。」潼關縣職教中心兼職教師,同時也是盛潼公司的副總經理曹僑說,學生需全面了解肉夾饃製作到店面運營的整個流程,「我們希望培養店長那樣的綜合性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