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兵 紀錄片導演、歷史學博士
中國最早的孫悟空形象,據說出現在敦煌研究院管理的榆林窟裏,它被標記為第2、第3窟,距今約900年左右。
壁畫中,一位站立在山崖平台之上的僧人兩眼熱切、姿態虔誠地禮拜菩薩,身後跟隨着一位猴臉、猴形的徒兒,還牽着一匹馱着行李和經文的駿馬。《西遊記》的文學故事,比這兩幅壁畫晚300多年出現。畫中的那位僧人,許多人不約而同地認定他就是唐三藏法師,而那位猴形的徒兒,自然就被稱為孫悟空。
如今非常流行的遊戲《黑神話:悟空》的設計者們也在說,他們設計的悟空形象,也參考了榆林窟裏的這些繪畫,那這些形象到底是誰呢?
現在學者們公認的是,僧人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師——唐三藏,而身後的徒弟應該是一位名叫「石盤陀」的人。他曾經拜玄奘法師為師,護送他離開敦煌,去往古印度西天取經。在途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一路艱辛之下,他離開了玄奘法師,未能堅持到最後。
壁畫中的兩個唐僧形象風格不一:一位是白描手法,用淡雅的墨色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的世界,背景中繪有宋代風格的山水、亭台樓閣、佛國人物,讓我們得以窺見近千年之前宋人追求的筆墨趣味;而第二窟的水月觀音菩薩像則是色彩鮮明,以青綠色構成主色調,輔助以金箔、黑墨穿插其中,大量的留白也彰顯着中國繪畫的傳統審美!
敦煌莫高窟榆林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流傳至今的、獨一無二的藝術之美,還在於它豐富的時代風格變遷與創造。這些創造曾經流布於中華大地,因為戰亂、自然災害等種種原因,在中原地區和中心城市基本難覓蹤跡。而只有在敦煌,你才可以在千年之前的原作中,感受和學習藝術之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