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豐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這個春天,我有幸參加「華夏博覽看今朝」第六期研學團走進大同。這個位於山西最北部的城市有許多特別之處,在我看來,不在霓虹閃耀、不在山清水秀,它像一位沉默的巨人,用深厚的文化底蘊、寶貴的煤礦資源,默默豐富着中華文明的進程。

說到山西,普遍人的認知都是「麵食之都」。踏足大同,才知道這是名不虛傳。我們親眼目睹刀削麵在麵食師傅手中飛舞,還有熱呼呼的羊雜,金燦燦的黃糕,咬過、嘗過、吞過,每一道食物都是扎實的生活滋味、津津可口的藝術品!這座城市用最樸素的方式,填飽胃口、溫暖人心,默默背負大同人向前的動力。

不少人去大同,是因為《黑神話:悟空》還原了當地的名勝古蹟,大同的雲岡石窟、懸空寺等,絕對不只有觀賞作用,而是承載着從北魏時期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大同曾是北魏都城,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更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它不但擁有著名的名勝古蹟,更有着珍貴的文化瑰寶。雲岡石窟不只是神乎其技的石雕,更藏着佛家藝術的精髓,見證了一個民族對信仰的虔誠。應縣木塔、上華嚴寺,不用一根釘子,結構卻比現代鋼筋還結實,還有懸空寺,一座「掛」在懸崖上的閣樓,這些建築奇跡都凝聚着屬於中國人的智慧與勇氣。

反觀香港,共有136項法定古蹟,有些古蹟可能還沒我奶奶年紀大!香港更多的是高樓大廈、霓虹燈,我們的文化是「快」,地鐵要快,吃飯要快,電梯也要快。而像大同這樣的城市,卻在歷史的積澱中保存着最純粹的中華文明。它的偉大不在於GDP貢獻,而是在雕欄玉砌背後可以守護文明的火種,讓中華血脈永續流淌。

大同的名勝古蹟固然令人嘆為觀止,可在地下300米的礦井裏,大同的煤炭靜悄悄地點燃了半個中國的燈火!為了驅動工業的車輪,無數礦工在地下深處揮灑汗水,用辛勤付出換來億萬家庭的溫暖與光明,自己卻默默承受着污染帶來的傷疤。大同的煤炭不僅是資源,更是一種精神——無私奉獻。這座城市就像一位無名英雄,不求回報地為國家發展輸送能量。

此行前,一些家人和朋友聽說我要去大同,都問我那是什麼地方?而這次我回來,決心給他們講講大同,認真地、仔細地、帶着感情講。大同,用美食滋養人心,用文化傳承歷史,用煤炭照亮中國。下次,我要帶家人和朋友一起去大同,讓他們都去體驗中華文脈,體驗一種具有分量和底蘊的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