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今日(22日)正式揭幕。今次展覽展出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等嶺南名家的百餘件經典作品,展示一百多年間廣東美術的重要成就。記者直擊展覽現場,訪問前來觀展的藝術愛好者心聲。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正於香港會展中心展出,展期由即日起至6月2日。(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鄭文雅:畫展對香港來說是「福氣」

鄭文雅是一位資深繪畫愛好者,她從藝術的視角分享了觀展感受。她提到,此次畫展在藝術圈內早已享負盛名,吸引了眾多同好的目光。作為廣東人,她對本土藝術有着深厚的認同。畫展中,楊善深等前輩大師的作品讓她感到自豪,這些作品不僅代表了嶺南畫派的精髓,也見證了藝術在香港的薪火相傳。鄭文雅強調,畫展對香港來說是「福氣」,不僅提升了香港公眾的藝術鑒賞水平,更讓市民無需遠行,即可近距離接觸到高水準的藝術佳作。

展覽以160件嶺南畫派不同時期的作品,串聯起嶺南美術百年發展史。(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葉永潤:傳統與創新並重

中美文化交流協會書畫藝術顧問、香港書法家協會會員葉永潤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師從吳子復老師,兼學中國畫。他在畫展現場特別提及高劍父、高奇峰、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大師的作品,認為這些作品保留了國畫的筆墨韻味。葉永潤強調,藝術創新應建立在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尊重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畫的魅力得以延續,並煥發新的生命力。

葉女士:教育需要傳統文化參與

葉女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從教育的視角表達了對畫展的看法。她認為,這樣的展覽對於提升學生們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很重要。通過「時間廊」記錄的廣東繪畫歷史,她能夠將畫展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與歷史故事帶回課堂。葉女士還提到,她曾參與內地的書畫家來港交流活動,為香港帶來了多元化的藝術視角與教學經驗,有助拓寬孩子們的視野。

嶺南畫派以「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為核心理念,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技法體系。(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嶺南畫派突破傳統國畫的框架,吸收西方水彩畫的渲染技法與印象派的光影表現,同時保留中國畫的筆墨韻味。(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盧先生:藝術愛好者讚不絕口

盧先生是一位對繪畫充滿熱情的普通市民,他與朋友一同前來觀展,對畫展的豐富內容與高水平展品贊不絕口。他特別提到了李鐵夫等畫家的作品,認為其色彩運用與筆觸處理展現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他認為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既體現了傳統國畫的韻味,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今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廣東美術館、香港文聯、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和紫荊雜誌社承辦。展覽於5月22日至6月2日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