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甦。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在「產學研1+計劃」資助下,楊夢甦帶領團隊專注開發新一代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平台。 城大圖片
●楊夢甦(中)與「晶准醫學」部分團隊成員。 城大圖片
●楊夢甦(左八)及其研究團隊獲「產學研1+計劃」資助,目標是開發新一代的CTC檢測平台,提升癌症檢測的靈敏度和精準度,以應對癌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臨床需求。 城大圖片

城大楊夢甦:科研成果轉化趨積極 雙創計劃育逾九百初創企

特區政府致力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吸引愈來愈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創新創業之路。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副校長(創新及企業)、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執行委員會主席楊夢甦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形容本港社會近年已有支持創科發展的共識,包括「政、產、學、研、投、用」的整個生態圈都對初創公司日益友好,大大鼓勵有志的學生放膽創業,長遠讓本港累積具備創業經驗和能力,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又深信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會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中之重,有利初創企業加速發展,並可進一步發揮本港的人才與科研優勢,為國家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以往大學的政策並沒有鼓勵師生把科研成果轉化,香港也缺乏一個生態圈協助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但經過這些年,『政、產、學、研、投、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情況已有很大的轉變。」楊夢甦多年來先後參與創辦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晶准醫學」獲香港特區政府「產學研1+計劃」撥款資助;由他主持的城大HK Tech 300計劃,自2021年迄今已培育超過900個初創項目,當中逾190間初創企業獲天使基金及創投基金的投資。

談及本港創科生態,楊夢甦提到香港特區政府近年已經建立起一系列的資助項目和計劃,鼓勵大學團隊將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大學的取態亦有了很大轉變,「有別於以往,學者們在完成論文或專利申請後就把科研成果放到一邊;近年大學界都深明需要運用科技解決全球性的問題,並要配合國家戰略,對社會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校友為初創團隊提供法務等服務

另一方面,楊夢甦分享,HK Tech 300計劃尤其重視「政、產、學、研、投、用」生態圈建設,「我們跟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新科技署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香港科技園、數碼港、四大商會都是策略夥伴,也有十多家共同投資合作夥伴,並有眾多支持機構提供各種商業的應用場景,還有很多成功校友免費為我們的初創團隊提供法務、稅務、財務等服務,幫助這些香港的年輕人一起成長。」

計劃發展至今,楊夢甦認為他們所獲得的社會支持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我想是社會各界都達成了共識,就是認同創科是香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而當社會各界對初創企業愈加友好,自然也愈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創業道路。

需善用灣區資源 助打入內地市場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正全速推動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楊夢甦認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是中心之中的中心,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重要性。」他指城大早於2020年已在河套成立城大深圳福田研究院[現名為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亦有計劃把包括城大創新學院、HK Tech 300等科研團隊進駐河套香港園區,「這些初創項目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進入到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階段,這時候就更需要善用大灣區的資源,尤其在深圳有着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有利加速發展」,長遠亦有助企業打入內地市場,及為將來拓展至海外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