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陳智軒、李子建、鄭美紅、方永豪。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香港教育大學昨日發布《策略發展計劃2025—2031》,重點聚焦未來創新、研究與轉化、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協作四方面。在課程方面,教大於2025/2026學年起將進一步加強必修的國家安全與法律教育、國情體驗、創業創新和數碼能力等元素,而自資碩士課程名額亦會大增85%至5,000個。同時,教大會拓展「一帶一路」合作,並申請於北部都會區設新校園區,建成大灣區人才培訓與教育基地。

教大最新策略計劃重點包括四個關鍵範疇:培育面向未來、具正面價值觀和未來所需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和人才;透過研究突破及知識分享轉移,達成實質影響,造福世界;為可持續發展出力;透過國際化以及與持份者更廣泛互動,推動大學發展。

教大校長李子建昨日介紹,教大將以「教育未來」為核心理念,引領教育創新及國際化發展。作為香港最大的師資培訓大學,教大不僅專注於基礎的教育學科,還將擴展至創意產業、數碼科技及環境科學等多元領域。

加強國安教育等必修元素

教大副校長(學術)鄭美紅補充,該校已推出一系列數據科學、人工智能、語言治療及復康理學士課程,新學年還將進一步加強國安教育、創業創新、數碼能力等必修元素。

李子建又表示,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教大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教育協作,例如與哈薩克斯坦共建教育隊伍等。同時,教大亦與內地及海外多所院校例如清華大學,以至新加坡、日本等地知名大學加強合作,並將推出更多海外交流,為學生提供國際化學習經驗。

他提到,對師訓教育來說,正面價值觀涉及師德到身心靈健康到愛國主義教育和國安教育方面,「要清楚我們要守法,亦要有愛國的情操、愛國愛港的情懷,這是必須的雙核心、雙方向發展。」

自資碩士課名額增至5000個

在新學年,教大自資碩士課程名額將由2,700個擴大至約5,000個,現時已錄取約5,000名學生,預計今年9月可入學。

李子建表示,教大已向教育局表達意向,計劃於「北都大學教育城」建新校園區,包括教學大樓、科研與交流中心、大灣區人才培訓與教育基地、教育科技創新園、生態保育研究與教育中心,以及產學研合作交流據點等,並將提供約400個至600個學生宿舍單位。

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特別提到,教大於香港科學園設立的創新中心成功孵化60支創業團隊,其中37支進入科學園和數碼港的培育計劃,在今年日內瓦發明展中,教大也獲兩項金獎,包括利用腦電波技術幫助自閉症兒童的研究和癌症研究項目,強調教大將繼續推動創科與知識轉移,並計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擴展創科基地。

在其他發展方面,教大將於今年9月1日啟用位於西九文化區的新教學中心,結合文化與教育的創新,副校長(行政)方永豪表示,西九除了地理位置便利,還可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式學習,例如參觀故宮文化博物館或各式文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