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湋銘 特許公司秘書公會會士,法律學士、EMBA,證監會持牌人

今年上半年,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市場迎來久違的熾熱氣氛。值得注意的是,這波熱潮並非靠一兩宗大型IPO支撐,而是涵蓋茶飲、新能源汽車、AI科技等多個板塊。

今年一眾茶飲品牌的上市計劃,更受年輕投資者關注,令市場呈現多元化投資口味。然而,香港IPO市場仍面臨挑戰,若要確保這次復甦持續,有賴港交所、證監會及特區政府持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IPO市場有成本高、審核長、創新企業門檻不清晰等結構性問題,為此提六點建議:

簡化上市流程 放寬上市條件

一、簡化上市流程提高透明度簡化招股文件要求、加強電子化審核,縮短上市時間周期,對創新科企提供加快審批機制;提高審核標準的透明度,讓企業更好準備,減省時間成本。二、研究放寬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特專科技企業的上市條件現時18C章只對部分未盈利但具潛力的科企開放,未來可擴展至更多符合國家戰略的科技領域如AI、芯片、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擴大「綠色通道」適用範圍,吸引科技獨角獸來港上市。

三、加強市場流動性及深度。檢討並考慮減免股票印花稅以提升港股成交額。另外透過稅務優惠、上市補貼、成立「中小企業上市孵化基金」等方式吸引中小企,特別是大灣區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四、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資金池合作。特區政府推動沙特、阿布扎比等主權基金成為基石投資者,吸引更多「一帶一路」企業來港IPO、第二上市或二次上市,實現資金與企業雙向引流。

強化離岸人民幣中心功能

五、強化離岸人民幣中心及中概股融資功能。鼓勵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新股,拓展「港幣+人民幣」雙貨幣交易,鞏固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橋頭堡。在目前中美關係膠着的情勢下,香港特區政府應抓緊機遇與內地協調,推動更多於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或二次上市。六、加快資本市場政策及金融基建創新。設立資本市場發展辦公室,定期檢視市場政策與監管框架,確保港股與全球金融中心接軌;並由專責部門提升金融基建,加快數碼化轉型,提升競爭力。

IPO市場復甦令人鼓舞,但若香港希望鞏固其國際融資中心的地位,必須從制度及政策創新、市場流動性及資金國際化等多方面作出優化,方能實現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在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白熱化下脫穎而出,繼續有效協助國家和平發展的大戰略。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