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朱燁及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5月20日,中國—東盟經貿部長特別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行,雙方經貿部長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此間專家表示,這一談判的全面完成,進一步強化了中國與東盟十國在經貿合作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夯實了以規則推動合作的基礎,在當前貿易保護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東盟的合作向全世界發出了明確的重要信號,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始終是全球發展的關鍵。
商務部消息指出,3.0版談判於2022年11月啟動,歷經近兩年時間、9輪正式談判,於2024年10月實質性結束。在各國經貿部長全力協調和共同推動下,雙方全面完成談判,向簽署升級議定書的目標又邁出關鍵一步。
擬增數字經濟等9章節
3.0版將發出維護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強音。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夥伴,均是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3.0版建設作為雙方經貿合作的優先事項,是雙方共同維護和深化自由貿易的標誌性成果。在全球經貿面臨重大挑戰的形勢下,雙方全面完成談判,順應了世界發展大勢,彰顯了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強大生命力,將為區域和全球貿易注入更大確定性,為各國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3.0版將打造包容、現代、全面、互利的自貿協定。3.0版包含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競爭和消費者保護、中小微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9個新增章節(詳情見表),有利於雙方在新形勢下推進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有力促進雙方產供鏈深度融合,具有重要開創性意義。雙方首次承諾在制定自身標準時可參用對方標準,鼓勵承認彼此的合格評定結果,共同開發合格評定程序,並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的標準合作。
推動年底前正式簽署
3.0版將有力促進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與東盟作為兩大發展中經濟體,通過自貿區3.0版建設共同擴大相互開放,全面擴展新興領域和新質生產力合作,將為推動構建中國—東盟超大市場提供重要制度性保障,為推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促進雙方共同繁榮與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商務部透露,下一步,雙方將積極推進各自國內簽署批准程序,推動年底前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去年談判實質性結束意味着雙方已就所有核心條款和框架達成共識,完成談判主體內容,此次全面完成談判意味着完成了一些細節確認和收尾工作等,準備將談判成果轉化為正式法律文件。
進一步擴大雙方貿易規模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馬建春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在這次談判當中體現出了對自由貿易和規則的尊重。大家首先堅持自由貿易,堅持多邊主義的貿易規則,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家才有了一個談判的基礎。「在談判過程當中,我們堅持平等、對等、互利。」專家還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合作,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一個典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全面完成,這既是合作發展過程中的客觀要求,也是合作行穩致遠的引領和保障。
關於不斷升級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對區域經貿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有何影響,專家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進一步提升貿易合作水平,擴大雙方貿易規模,進一步深化貿易自由化,擴大雙方市場開放。
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支持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自貿區研究中心主任蔡宏波介紹,雙方達成了一個在各自對外的自貿實踐中最高水平的標準技術法規和合規的評定程序,也首次承諾在制定自身標準的時候要參考對方的標準。這對現在規則、規制、標準、管理4個主要領域的制度型開放具有借鑒意義,最後能夠讓雙方的企業和民眾一起受益,促進共同的繁榮。
蔡宏波介紹,3.0版本裏面還設立了中小微企業的內容,給雙方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這些措施都給企業層面的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更好的營商環境,也有助於雙方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促進共同繁榮。
3.0版升級主要內容
涵蓋9個領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競爭和消費者保護、中小微企業、經濟技術合作。
拓展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中國與東盟首次達成各自經貿協定中最高水平的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章節。
▶數字經濟領域:
雙方同意促進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增強電子發票、電子支付等系統「軟聯通」,納入高水平的個人信息保護、數字貿易標準、無紙貿易、網絡安全等規則條款,將為深化雙方數字經濟合作確立制度安排。
▶綠色經濟領域:
明確雙方以全球發展倡議等為合作基本原則,在綠色貿易、綠色投資和綠色標準等8個優先領域,深入開展經驗分享和政策交流,促進可持續能源等綠色產業的貿易投資合作。
▶供應鏈互聯互通領域:
雙方承諾共同促進關鍵產品和服務自由流通,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協同應對供應鏈中斷等問題,共構安全穩定、暢通高效的區域供應鏈合作網絡。
加強標準和規制領域的互融互通。雙方達成各自締約實踐中最高水平的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章節。
▶允許雙方企業通過公開徵求意見程序,依法參與彼此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制定。
▶雙方首次承諾在制定自身標準時可參用對方標準,鼓勵承認彼此的合格評定結果,共同開發合格評定程序,並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的標準合作,為促進雙方標準對接建立了制度保障。
▶雙方首次就競爭和消費者保護設立單獨章節,成立專門委員會,強化競爭立法和執法合作,並納入在線消費者保護、旅遊消費者保護等新規則條款,有利於促進雙方跨境消費,更好保護企業和消費者權益,為雙方經貿往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促進貿易便利化及包容發展。
▶雙方在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等方面,較現有雙方自貿協定和RCEP實現增值,包括進一步加強智慧海關合作,優化貨物放行、快件、裝運前檢驗等條款,就檢驗檢疫加強信息交流與技術合作,切實提升雙方貿易便利化程度。
▶雙方通過設立中小微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章節,促進包容發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實習記者 鄒孟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