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首辦癌症科技IP投資國際論壇 普及先進可承擔技術造福全球
全球經濟加速轉型,知識產權(IP)等無形資產正逐漸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國家「十四五」規劃表明,支持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在生物醫藥的IP領域,結合香港於金融、專業服務及國際市場經驗等優勢,更可成為聯繫世界的橋樑。由香港工商業、高等院校、創科創投、生物科技等跨界別組織的「香港國際癌症科技IP投資論壇」將於本月26日至27日首次在港舉行,主辦方表示,論壇會聚焦癌症科技及醫療專利,期望透過香港的平台,推廣內地先進與可承擔的抗癌科技至全球,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幫助更多患者能以較低成本獲得治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是次論壇由國際癌症科技知識產權發展聯盟,聯合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共同主辦,邀請20多名癌症治療及健康投資專家作講者,並有逾40家相關機構參展交流癌症科技IP與貿易配對資訊。
推動轉化落地 降低治療成本
聯盟總裁周瑞𪊟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介紹,聯盟於今年2月成立,致力為創業者、投資者、生物醫藥企業及專業機構搭建高效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尤以癌症科技的專利,更具備高商業價值與社會意義,期望藉是次論壇,促進企業與投資者的對接與交易,推動技術普及轉化落地。
癌症是全球最主要致命疾病之一,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癌症,佔總病亡人數達六分一,而患癌新症數字更有約2,000萬宗。周瑞𪊟表示,全球各地社會都受到癌症衝擊,不少地區患者無法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而近年內地科技飛速發展,很多抗癌醫療設備技術成熟且研發成本相對較低,藉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平台,有望將之推向全球,降低治療成本,讓世界各地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病患能夠受惠。
促進相關技術投資 助力持續研發
周瑞𪊟表示,以今次論壇為起點,聯盟中期目標是希望香港可成為全球癌症科技IP交易的樞紐,並將IP交易拓展至文化創意產業等其他領域,長遠更可鞏固本港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的地位,為經濟多元化發展作貢獻。據介紹,聯盟下一步將聚焦中醫藥於癌症治療的推廣,以促進相關技術投資、IP貿易和轉化應用。
參與論壇的專家和機構,覆蓋從癌症基礎研究到臨床測試與市場化的全流程,同時設置了跨學科討論環節。聯盟副主席黃廣林強調,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及眾多國際金融機構,為醫藥科技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選擇,包括IPO、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等,同時完善的法律體系與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專利轉讓、授權及商業化提供保障,至於特區政府支持創新科技的政策,也可助力癌症科技的研發與商業化。
跨界別合作 促進「一站式」IP貿易
聯盟副主席、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醫療系統)胡志遠表示,癌症科技的發展需結合醫學、法律、金融及工程等多領域專業,香港可發揮跨界別合作的優勢。事實上,許多知識產權交易者希望在同一地區完成從分析、審查、評估、簽約到後續科研、臨床測試等全流程工作,而香港正好具備充足的條件,促進IP貿易「一站式」服務的發展。
聯盟名譽顧問、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譚惠珠補充,香港是中國唯一採用普通法的地區,並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具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IP貿易上,不僅能協助內地企業吸引國際資金,也能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提供機遇。
就近期中美貿易複雜的爭端會否影響IP交流,她強調,香港的IP貿易並非只依賴美國市場,當結合卓越的科研發展如能於癌症治療領域有突破,全球市場對相關IP都會有需求,「(如)美國不參與,是他們的損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