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泥鴻爪—徐悲鴻與師友互動原作遺珍及版畫藝術展」
「筆墨縱橫四海傾,悲鴻意氣卷雲生。」適逢中國現代美術宗師徐悲鴻先生誕辰130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徐悲鴻藝術委員會、一帶一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等聯合主辦,兩岸三地書畫界名家參與的「雪泥鴻爪——徐悲鴻與師友互動原作遺珍及版畫藝術展」,首站於2025年5月21日至27日假座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館展出,據悉,其後將巡展至澳門保利美高梅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文化地標。
是次展覽薈萃徐悲鴻先生珍品逾150件及其師友珍貴手澤,涵蓋油畫、書法、國畫、素描及手稿等多元形式,且首度系統性展出徐氏門生及受其藝術精神感召之後輩創作,冀以丹青翰墨重現一代宗師之藝術軌跡與家國情懷。●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夢薇、丁寧、雨竹
本次展覽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徐悲鴻藝術委員會、新界鄉議局、一帶一路優秀文化傳承發展促進會、群言出版社、徐悲鴻藝術協會聯合主辦,西安金藝百納體育文化傳播集團有限公司、陝西華西資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陝西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悲鴻(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世奧控股有限公司協辦。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為展覽題詞「鴻才雲集,墨韻薪傳」,以翰墨寄意藝術傳承,讚譽徐悲鴻融貫中西的筆墨精神及其對後世的積極影響。
開幕當日,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勇男,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新界鄉議局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業強,徐悲鴻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廖鴻華等嘉賓主禮開幕式,來自文化界、藝術界、學術界的100餘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以美為媒 文明互鑑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鄭勇男表示:「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之都,始終肩負着傳承中華文明、促進東西方對話的使命。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長期致力於推動藝術普及與文化交流。此次展覽不僅是對徐悲鴻大師的緬懷,更是對『以美為媒、文明互鑑』理念的實踐。」他說,集團期待這些跨越時空的藝術瑰寶,能深化內地與香港的文化共鳴。他還指出,「雪泥鴻爪」既是歷史印記,更是未來啟迪,「正如徐悲鴻大師所言:『道在日新,藝亦須日新』。願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樑,讓經典煥發時代生機。」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今年是徐悲鴻誕辰13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都籌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厚植家國情懷。」她點明,徐悲鴻受人敬仰,不僅在於其傑出的美術造詣,更因為他把濃厚的愛國情懷融入作品中,為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呼籲市民踴躍參觀,從徐悲鴻及其作品中懷緬前輩、銘記歷史,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
徐悲鴻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廖鴻華表示,徐悲鴻和香港淵源深厚。「在1937年和1938年,徐悲鴻三次來到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辦展,還收藏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幅藏品——《八十七神仙卷》。」廖鴻華認為,「雪泥鴻爪」很適合今次展覽主題,因徐悲鴻有一枚名為「鴻爪」的印,而徐悲鴻也曾為各有作為的學生題寫「雪泥鴻爪」。「徐悲鴻希望每個人都能像鴻雁一樣,在雪地上留下一個印記。」廖鴻華點明,展覽希望向大家傳達:徐悲鴻的文化和精神可以展現在藝術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新的歷史階段,文化強國和經濟發展應該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堅信,明年是農曆馬年,徐悲鴻的《奔馬》將在全國各地「奔湧」而出,徐悲鴻藝術委員會也將繼續傳承徐悲鴻不屈不撓的奔馬精神。
新界鄉議局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業強則點明,抗戰期間,徐悲鴻奔走於世界各地,義賣畫作,並將所得全數捐贈給受災地區。其畫作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深刻表達了中華民族反法西斯侵略的決心,激勵了廣大民眾,甚具現實意義。
首次展出多幅真跡
展覽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章「宗師悲鴻」精選26件代表作,涵蓋奔馬系列、人物肖像及花鳥畫,展現徐悲鴻融匯中西的藝術革新。第二篇章「家國情懷」聚焦抗戰主題創作,除《愚公移山》版畫及創作手稿等經典外,還展出《論民族精神》手稿。第三篇章「薪火相傳」匯聚徐氏弟子的66餘件作品。第四篇章「藝苑新枝」呈現中青年藝術家對徐悲鴻精神的當代詮釋,何軍委的《徐悲鴻像》,劉銘的《唐人詩意》等作品,以現代繪畫筆觸重構傳統意象,彰顯藝術傳承的生生不息。
最為珍貴的是,本次展覽有諸件徐悲鴻作品首度面世,其中包括《奔馬圖》《雙鵝圖》《戲蝶圖》數幅真跡及《論酒》《香港道中》手稿,配合徐悲鴻與廖靜文、徐慶平,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等親人好友的合影,以及在創作《魯迅和瞿秋白》等珍貴照片文獻,還原藝術家在抗戰烽火中以筆為戈的創作場景。展覽還整理呈現了《馬》《奔馬》《秋風立馬圖》《回眸》《迎風》等10餘件「馬」主題的徐悲鴻版畫作品。本次展覽還重磅展出《愚公移山》版畫以及8幅創作手稿,這8件手稿十分珍貴,呈現出了《愚公移山》這件畫作的人物細節面貌。
展覽現場,徐悲鴻於1947年創作的《奔馬圖》吸引了無數觀眾駐足觀賞,墨色潑灑形成的肌肉線條與飛白技法勾勒的鬃毛,將西方解剖學與中國水墨的「骨法用筆」熔鑄一體,這種「中西合璧」的視覺語言,恰是徐悲鴻革新傳統繪畫的標誌性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