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基建設施陳舊,明顯阻礙提振製造業。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今年3月公布全美最新基建設施報告批評稱,儘管過去20年間,美國向基建設施投資約1.5萬億美元(約11.8萬億港元),但美國的道路、橋樑、電力運輸和交通系統幾乎毫無改善。相較亞洲多國便捷穩定的交通網絡和能源系統,美國的基建並無競爭優勢。

ASCE指出,今年全美道路質素評級僅為D+,較2001年的D幾乎沒有進步。今年的橋樑質素評級為C,與2005年一致。儘管美國在2009年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2021年的基建法案中,都為交通系統基建投入巨額資金,但成效乏善可陳。ASCE估計從2018年到2038年,美國每年需花費870億美元(約6,812億港元)修復高速公路,全美三分之一的橋樑都有待翻新。

關稅推高基建原材料成本

美國大部分電網已達到或接近使用壽命。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估計,美國現時使用的配電變壓器機組中,約55%使用年限超過33年,即將報廢。NREL預測到2050年,美國的配電變壓器容量需較2021年增加160%至260%,才能滿足需求。

《華爾街日報》分析,全美現有供應鏈只能滿足所有變壓器需求約20%,美國多數電氣設備依賴從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三個國家還是美國製造電氣設備所需的銅和鐵原材料主要供應國,如果特朗普政府推進對等關稅計劃,變壓器將更為供不應求,阻礙美國電網升級。

《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強硬打擊移民計劃,加劇美國基建勞動力短缺。高額關稅也推高基建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機械成本。反覆無常的關稅政策令企業不願制訂長期投資和維護計劃,困擾製造業的基建問題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