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弘健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第一常務副會長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教育作為國之根本,其高質量發展是培育創新人才、提升國民素養、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所在。將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既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教學效率,又能革新教育模式,實現個性化學習,為教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然而,當前人工智能在教育應用中仍存在核心環節融合不深、數據分散且標準不一等問題,亟待解決。
構建教育專用人工智能資料模型與監督評估機制是首要任務。隨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建立契合教育場景的專用AI資料模型和科學評估體系至關重要。需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涵蓋學科知識圖譜、學生行為數據、教學非結構化數據的多模態數據庫。研發智能題庫,構建錯題關聯圖譜,提升知識掌握效率。設計分層學習模型,搭建在線學習系統,利用強化學習算法優化推薦策略,並在課後輔導等場景試點,逐步推廣至核心教學環節。同時,嚴格做好數據隱私保護,組建由教育專家、技術人員、師生代表構成的評估委員會,從教育成效、技術可靠性、倫理合規性和用戶體驗等多維度開展監督評估。
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與安全共享是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重要方向。我國基礎教育長期存在校際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城鄉、區域、重點與非重點學校間在師資、課程、硬件等方面差距顯著,傳統資源共享模式也存在諸多弊端。為此,應構建AI驅動的教育資源雲平台,通過智能錄播採集名校課程,經AI算法標註、分級和優化,形成結構化資源庫。藉助AI師資輔助系統,擴大偏遠地區優質課程覆蓋。建設智能教育中樞平台,運用知識圖譜構建教育資源三維地圖,實時採集各類數據,提升資源匹配效率。建立學生多維數據庫,生成個性化學習檔案,開發算法模型,精準規劃學習路徑。
構建貫通式AI教育體系是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是培育未來人才的戰略之舉。中小學應分層設計課程體系,開發跨學科融合課程,聯合企業開展教師研修項目,提供培訓平台。高等師範院校可開設AI教育專業,定向培養專職教師。在推進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確保技術應用符合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需求。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正重塑知識傳承方式。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政府、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協同發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必將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助力培育更多創新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