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紫祥 全國政協委員 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基金會主席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國際化的人才資源,完全有能力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注入新動力,也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一方面,香港應加大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投入,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這些領域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增長潛力,能夠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例如,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攜手合作在先進材料和納米科學相關領域建立APT聯合攻關實驗室;另一方面,香港應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智能製造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例如,香港的製造業可以通過發展「智能微工廠」模式,實現高度靈活的生產方式,提升空間服務的能力和效率。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終目標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香港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多元化的產業格局。首先,香港應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合作。大灣區是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和產業中心,香港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例如,香港可以利用其在科研和金融方面的優勢,與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廣州的製造業等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其次,香港應注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數字經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香港應積極推動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實現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例如,香港的金融、貿易、物流等行業可以通過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此外,香港還應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保障。香港特區政府應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項目。例如,特區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為科技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出台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同時,特區政府還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人才培養是科技創新的關鍵。香港應充分利用其國際化的人才優勢,吸引和培養更多的科技創新人才。特區政府可以推出更多的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的國際頂尖人才來港工作和創業。此外,香港還應加強與內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香港的未來在於創新,在於科技,在於與國家和世界的緊密合作。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開創香港的美好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