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機構參與SEPRESS,以應對氣候變化。(科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高鈺)由香港科技大學牽頭的全球跨學科倡議——「推動自然和人為環境可持續性的無縫預測與服務計劃」(SEPRESS),近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2033)」(IDSSD)行動計劃之一。未來十年,SEPRESS將攜手全球合作夥伴,聚焦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需求,通過持續革新天氣與氣候的無縫預測技術,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科大表示,SEPRESS著眼全面提升氣候應變能力,旨在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助力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EPRESS計劃由科大世界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潘樂陶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萌茜領銜。發起階段已成功匯聚來自內地、尼泊爾、埃及、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干達、坦桑尼亞及泰國等12個合作夥伴的加入,包括大學、國家氣象與水文機構與研究中心等。

本月7日,作為首批獲得IDSSD認可的全球25個行動計劃之一,SEPRESS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的「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中展出。計劃聚焦七大關鍵領域:人類健康、糧食安全、水資源、潔淨能源、氣候行動、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經濟增長,致力於縮小科學研究與實踐應用之間的差距,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重點研究項目則包括:提升城市氣候韌性、確保「水-能源-糧食-經濟鏈結」的可持續性;以及增強對氣候變化引發的新型傳染病爆發的預測能力等。

此外,該計劃亦將積極拓展氣候資訊在金融與保險領域的應用,協助相關機構評估天氣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並開發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為政府與企業提供科學依據,以制定及時且合理的管理政策與應急決策。

SEPRESS會邀請國際機構及研究團體提交創新提案,至今已涵蓋六個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共獲250萬美元經費支持。陸萌茜表示,SEPRESS匯聚來自全球氣候科學、工程技術與政策研究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力量,同時積極連結產業界與政府決策單位,在既有基礎上協助各界優化已有的多行業解決方案,例如潔淨能源轉型策略、災害應變機制及公平發展規劃等,協助各行各業與決策者有效提升氣候適應力。

陸萌茜補充指,借助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賦能氣候動力模式,能實現更精準和可靠的天氣與氣候預測,從而為各領域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協助公共衛生部門提前預測新型傳染病的爆發時間、幫助城市管理者及時預警風暴潮對基礎設施的潛在威脅,及支援金融機構評估極端天氣引發的經濟風險,這些技術的應用均可提升社會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