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千尋)香港特區政府積極發展低空經濟,並將陸續推展首批38個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以期累積數據及經驗,引領法規、基建、應用等不同層面的工作。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昨日針對工業用無人機的相關法例修訂提出15項建議,重點聚焦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空中交通監管、系統與數據信息安全等議題,例如應要求駕駛員掌握程式設計、系統邏輯管理及信息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等。聯盟指出,載人飛行、跨境運輸等領域應用場景並未包括在第一期沙盒之內,期望政府盡快推出第二期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吸引更多項目參與,並促進商務營運新模式的出現。

葛珮帆:修例須具前瞻性

特區政府民航處近日將向立法會提交《小型無人機令》修訂建議,包括將小型無人機有效載重限制從目前的25公斤放寬至150公斤;允許超視距飛行;以及賦權民航處處長在符合民航安全的前提下容許載人的「先進空中運輸系統」在特定條件下進行試飛。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是次修例須具有前瞻性、靈活性及可操作性。聯盟建議設立能區別於傳統模式的「專業級無人機操控員牌照」,要求駕駛員掌握程式設計、系統邏輯管理及信息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確保他能駕馭具人工智能決策功能的半自主機械設備。葛珮帆形容,每架無人機都是「會飛的機器人」,新牌照將推動操控員向「編程 + 安全 + 平台協調」的多重能力轉型,聯盟將與大專院校商討無人機操作員的培訓要求,加快本地人才培訓。

建議駕駛員兼掌握程式設計

設備管理方面,聯盟建議工業用無人機植入政府發行的電子憑證作為法定的唯一電子認證,再結合實體二維碼,實現設備身份遠近雙重驗證。對於跨境飛行作業的工業用無人機,則由香港郵政機構簽發「工業無人機數碼憑證」,以便追溯法人身份與識別設備。

數據信息安全與私隱保護方面,聯盟提出加強數據傳輸與設備管理,並建議建立「無人機影像拍攝與數據保存標準」,嚴格規管雲端存儲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未來商務及工業無人機的飛行航道亦要預先批准,以保護市民私隱。

飛行安全管理方面,聯盟建議設立「太空天氣影響評估系統」,將太空天氣納入無人機飛行計劃的強制考量因素;同時建議設立低空經濟「風險等級」,綜合飛行模式、載荷重量、環境影響等參數,將風險分為低、中、高、極高四級,並據此制定差異化的飛行規管措施。

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建議政府參考風險等級指標,及時發布飛行調整指引或禁飛警告,並將太空天氣資訊與傳統天氣預報結合,為運營商提供風險參考。聯盟亦建議低空經濟參與機構使用政府指定3D地理空間數據,統一地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