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相關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的陪伴經濟市場預計可達500億元規模。作為陪伴經濟的一部分,「私人陪拍」服務深受年輕人青睞。陪拍師們各顯神通,除了為客戶提供拍照和修片等服務,還「跨界破圈」兼職導遊與社交搭子,陪同顧客逛街、遊覽景點等,帶給顧客開心愉悅的情緒價值,成為年輕人出外旅遊「新寵」。不同於專業攝影工作室,陪拍師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門檻,僅一部手機或入門級相機即可完成,因此也成為一種頗受在校學生和自由職業者歡迎的創收方式。●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北京報道
「雖然沒受過專業攝影培訓,但我平常就喜歡拍照,每次看到顧客翻看照片時滿意的笑容,就有滿滿的成就感。」小蓓是北京海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去年開始把「陪拍」作為兼職,拍攝設備是一部iPhone 14 Plus手機和一台尼康Z5相機。她的客戶群體一般是來北京旅遊的外地遊客,其中學生和年輕職業女性居多,僅在五一假期她就完成了20多單,收入約3,000元。小蓓通常只就近接頤和園、圓明園等地的單子,「出工」一次只需兩三個小時。她會為客戶推薦佛香閣、十七孔橋、西洋樓等容易出片(編者註:指年輕人在生活、旅行中追求拍攝美圖的行為)的取景地,指導對方擺出好看的造型,再從幾百張照片中精挑細選,根據要求細細修圖,直到客戶滿意為止。
兼職大學生:能擴展視野
小蓓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儘管陪拍的收益不算穩定,但在工作過程中交到不少新朋友,還能擴展視野。「多數客戶是同齡女生,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邊聊邊拍很開心。如果有比較投緣的,拍完後還會一起逛園子、喝咖啡。去年秋天我在香山公園給一位從雲南來的作家姐姐拍照,她跟我講了很多行業見聞,我們約好今年秋天見面,她會帶家人一起來北京。」
據了解,陪拍師們通常會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發帖,詳細列出拍照設備、收費標準等,價格通常在每小時幾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有意向的客戶會私信溝通後支付定金,並敲定時間,明確拍照風格、場景等細節要求。如果服務過程中存在其他支出如景點門票、路費,客戶也要全額承擔。
「土著」帶客解鎖隱藏機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陪拍業務在旅遊城市更容易火起來。江蘇揚州的孟先生就是一名專職陪拍師,今年春天「煙花三月下揚州」再度成為流量密碼,全國各地的旅客紛紛湧來遊園、賞花,陪拍師們也隨之迎來接單高峰。「這幾周是花開最美的季節,瘦西湖等景區拍照的單子很密集,最忙的一次早上7點出門,到晚上10點多才結束,拍了將近2,000張照片。」
他表示,作為「土著」,他對當地美食美景了如指掌,對一些隱藏機位也較熟悉,可以輔助客戶規劃路線、制定攻略,把導遊費都省了。
「每到假期都會穿上美美的漢服去各地旅遊,自己拍照不方便,就會提前約陪拍。」今年五一假期,漢服愛好者小丘去洛陽清明上河園遊玩時找到一個當地陪拍,為她定製了包日套餐:白天收費299元,夜晚則是399元,不僅包含妝造和照片精修,還準備摺疊凳、飲用水等物品。此外,陪拍師還協助她規劃出行線路,介紹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包公祠等適合拍照的打卡點。
不追求單純出片 更注重陪伴
除旅行拍攝之外,親子拍攝、領證(結婚證)拍攝、畢業結業拍攝等也是陪拍師們業務範圍之內,但並非所有客戶都是為了收穫美照。北京市民蔡女士之前去上海出差,閒暇之餘想找個人一起逛街,就約了陪拍師。「自己一個人不好意思去網紅咖啡店打卡,便找了陪拍,算是個『付費閨蜜』。」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外白渡橋旁的咖啡店裏,兩人聊得很愉快,像極了老友小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