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穿漢服遊玩,陪拍師可全程陪同拍照。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當下,陪伴服務與消費成為一種新業態。除陪拍外,比如陪診、陪遊、陪打遊戲等日漸火熱,許多年輕人願意「出租」自己的閒暇時間、技能和經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願意「花錢買陪伴」。國金證券預測,今年中國的陪伴經濟市場預計可達500億元規模。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社交媒體上關於推介陪拍服務的內容,「有耐心、性格好、過程會非常愉快」等字眼往往位於帖子最上方醒目的位置。有網友總結,提供情緒價值和滿足社交需求是陪拍區別於商業攝影等的顯著特徵。

「按需定製服務為特色的消費模式滿足了現代人日益增長的情感陪伴需求,折射出社會轉型期的一種溫情回應。」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梁強指出,如何讓陪伴經濟從「解決孤獨」的工具進化為「溫暖產業」,需要理性審視與多方合力。梁強認為,陪伴服務的本質不是服務內容的堆砌,而是技術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結合。「治癒孤獨的從來不是付費服務,而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聯結。陪伴經濟的終極價值,或許正是喚醒人們對生活本身的珍視與熱愛。」

「『陪拍』之所以火起來,是因為這是一種彼此互利共贏的『社交遊戲』,雙方都能在拍攝過程中獲得滿足。」騰軒旅遊集團副總經理徐晨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與動輒幾千元一次的商業旅拍相比,私人陪拍價格更親民,且陪拍師多為年輕人,不少還是在校學生,他們更懂同齡人的審美,能夠提供符合當下年輕人喜好的拍攝風格。「目前陪拍市場主要集中於大城市或旅遊景點,服務內容和形式還比較初級,距離行業的規模化還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

旅行社可納入陪拍服務

徐晨談道,當下遊客出遊的拍照需求持續上升,陪拍比較適合短途遊以及特定的景區。未來,旅行社可以考慮將陪拍服務納入到旅遊產品當中,例如可以篩選出一些拍攝水平較高的陪拍師進行簽約合作,提升遊客旅遊體驗,同時,還能夠增加旅遊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