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案手法變變變,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日表示,留意到近日出現新式的詐騙手法,全港不同屋苑住戶收到聲稱來自「鄰居」的短訊,以投訴漏水或噪音等作借口打開話題,進而要求事主以即時通訊軟件取得聯絡,事主經向屋苑物業管理處查證後,確認為詐騙。公署今年3月至今共接獲4宗相關查詢及2宗投訴,涉及九龍及新界不同屋苑,呼籲市民提高警覺。其中,馬鞍山錦龍苑最少有十多名住戶收到有關短訊,管理處旋即張貼告示提醒。有收到「漏水」短訊的住戶說:「差啲中招,但冷靜一諗,唔對路喎,有漏水都應該經管理處搵我啦。」有沙田區議員表示,警方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嚴鍇華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據了解騙徒會自稱是事主的鄰居,先透過短訊向事主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誘使事主回覆或要求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聲稱就相關問題作進一步商討。一旦展開對話,騙徒會假扮有意發展網上情緣等各種手法,以取得事主的信任,從而騙取金錢或個人資料,又或誘使事主點擊不明連結,令事主誤入偽冒網站,藉此套取個人資料。
馬鞍山兩屋苑多人收到短訊
據悉,是次「漏水情緣」騙案中馬鞍山富寶花園及錦龍苑有不少住戶收到短訊,屋苑亦有張貼通告提醒。經管理處了解後發現屬新型詐騙手段,一旦與騙徒取得聯繫,手機或會被黑客入侵,導致私隱外洩或財務損失。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錦龍苑,不少居民表示曾接獲投訴漏水或噪音的短訊,有街坊出示短訊指,「對方投訴我屋企天花板漏水,指管理處叫佢跟我傾,又話佢已經影低漏水證據,要求磋商賠償等。」這位街坊表示:「初時都有少少信以為真,但諗諗吓覺得管理處唔可能洩露我的電話和個人資料畀人。」由於覺得不合理,他遂向管理處查詢,證實是詐騙短訊。
也有業主中招與對方展開對話,他透露騙徒之後會情感勒索要求借錢,留言指:「大家做街坊那麼久,請你幫個忙。」但講錢,事主即提高警覺。
錦龍苑業主立案法團代表劉志康表示:「如果真的有索償問題他們兩家要自己談,我們會安排平台讓他們談,不會貿貿然提供電話自己找他,不會這樣做,一定是雙方同意才能談。」
住戶向管理處查詢揭發詐騙
沙田區議員羅伊琳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區內近日有多名住戶收到懷疑詐騙訊息,「由於訊息內容提及『管理處叫我同你協商』,有住戶覺得事件可疑,故向管理處查詢,因而揭發事件。」
她透露,另一屋苑富寶花園約有十多名住戶收到相關訊息向她反映,錦龍苑亦有三四名住戶收到,幸好他們警覺性高,察覺有可疑即聯絡管理處,未有人上當受騙。她指事後向警方查詢,發現馬鞍山區內已有約四五宗同類詐騙案已報警求助,警方亦指類似手法在全港各區均曾發生,已成立專責小組調查。
警方數字顯示,去年全年共接獲1,010宗網上情緣騙案,今年首季已接獲297宗,較去年首季的233宗增加27%。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提醒市民慎防騙徒新式詐騙手法,尤其是假冒鄰居發出的詐騙短訊,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市民若接獲懷疑詐騙短訊或來電,可先聯絡屋苑的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或向私隱專員公署查詢或投訴。
六招防騙貼士
1. 提供個人資料前應「停一停、諗一諗」,切勿隨意向他人披露個人資料,應了解對方收集資料的目的;
2. 切勿隨意點擊或掃描可疑的超連結及二維碼,亦不要登入任何可疑網站;
3. 接獲短訊或來電,可先聯絡物業管理處查詢或求證,核實發送短訊人士的身份;
4. 不時查看網上銀行賬戶,留意賬戶及個人電郵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紀錄;
5. 不時更換網上銀行的密碼,啟用賬戶登入雙重認證功能(如有),切勿向任何人透露賬戶密碼;
6. 留意私隱專員公署、警方或相關機構公布的防騙最新資訊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來源:私隱專員公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