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嚴鍇華)私隱專員公署昨日揭發有騙徒扮「鄰居」致電事主,以投訴漏水或噪音問題等為由,要求事主以即時通訊軟件聯絡,最終目的是假扮有意發展網上情緣等博取信任,從而騙取金錢或取得事主個人資料。面對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根本目的亦旨在騙取金錢,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建議,特區政府除加強防騙宣傳外,還應多與各銀行聯繫,及早發現可疑戶口,以及修改法例賦權銀行凍結可疑戶口,以減低市民受騙風險。

鄧家彪指出,雖然特區政府過去一直在防騙宣傳上進行不少社區教育工作,但騙徒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認為政府有必要與銀行加強聯絡,共同打擊可疑戶口。他續說,騙徒大多利用傀儡戶口作詐騙及轉移資金之用,建議政府修訂《銀行業條例》,容許銀行一旦發現可疑戶口突然轉入大量金錢,可立即凍結該戶口,或暫緩相關戶口的匯款,以便警方進行調查,避免受害者蒙受損失。

他並建議政府繼續加強公眾宣傳,提醒他們提高警覺,切勿隨意借出銀行戶口,或將戶口售予他人,以免成為騙徒的幫兇。

籲電訊商阻截陌生來電

立法會議員李鎮強指出,目前不少市民的手機未安裝防詐騙應用程式,他認為電訊商有社會責任,應該在出售手提電話前預先安裝相關減低和阻截陌生來電的應用程式,以協助市民降低受騙風險。政府亦可資助市民購買有關程式,阻截陌生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