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莫樹錦、龍浩鋒 中大醫學院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所領導的跨國團隊昨日公布,研究證實內地研發的新一代抑制劑,於治療由「KRAS」基因突變引起的肺癌、結直腸癌與胰臟癌等多種癌症有顯著療效。在42名接受實驗的晚期實體腫瘤病人中,多於70%病人的腫瘤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6個月無惡化存活率亦達70%,且副作用輕微。中大正籌備第三階段研究,同時探討能否用作一線藥物,以及與傳統免疫治療等成效作比較。有關研究結果已於頂尖醫學期刊《自然醫學》發表。有參與研究的肺癌患者表示,接受新一代抑制劑約一年的療程後,氣喘明顯改善,腫瘤亦縮小。

逾七成病人服藥後腫瘤縮小消失

KRAS-G12C基因突變是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胰臟癌等多種實體腫瘤的常見致癌因素。然而,過去針對KRAS-G12C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療效有限,尤其在結直腸癌中需結合其他藥物(如抗EGFR抗體)才能提升治療效果。由中大醫學院副院長及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領導的跨國團隊,向42名晚期實體腫瘤病人進行臨床研究,測試由內地研發、新一代「KRAS-G12C抑制劑D3S-001」藥物的安全性、耐藥性及適用劑量,發現逾70%病人服藥後,腫瘤明顯縮小或完全消失;97%病人服藥後,病情沒有出現惡化。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副教授龍浩鋒昨日指出,研究結果顯示,D3S-001優於第一代KRAS抑制劑,尤其在結直腸癌中單獨使用即可達到高緩解率,無需結合抗EGFR抗體,突破了現有KRAS抑制劑的限制。對於曾接受KRAS抑制劑治療後惡化的患者,D3S-001仍能提供30%的緩解率,解決了耐藥性的問題。病人每日只需服藥一次,參與研究患者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及腹瀉,程度僅屬輕度至中度。

68歲煙民余先生,數年前證實患上肺癌,曾接受傳統化療但成效有限,腫瘤反而增大。他昨日表示,年半前開始嘗試該款新藥,發現腫瘤明顯縮小,身體狀況有改善,「之前我行半層樓已經喘氣,現時已可一口氣行兩三層樓。」

顯兩地新型生物科技業界緊密合作

莫樹錦表示,是次一期臨床研究的數據不僅證實了新一代 KRAS-G12C 抑制劑有更高的療效,亦展示了香港與內地新型生物科技業界緊密合作的獨特性,有助引領全球生物醫藥發展。

他表示,該藥物目前仍在研發階段,相信在「1+」新藥審批機制下,有助加快新藥面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