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認為,90天的降低關稅期限真的可以用滿。大家都只是「見步行步」,勢色不對便馬上減持為上,這已經是目前市場人士的最大共識。圖為交易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內工作。 資料圖片

涂國彬 永豐金融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隨着近期美國為4月份的關稅戰持續降溫,取得短暫成果極為重要,繼早前與英國達成貿易協議,近日又與中國在關稅問題上取得共識,一齊為未來90天大削關稅。不難理解,短期的休戰為中長線部署的投資者提供較佳的入貨或離場位置,只要大家腦海中已有明顯的環球宏觀圖畫,便能把握機會。

既然美方對於幾十年來在國際政經舞台的角色有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一定逐漸受影響,而美國債台高築一事,本來一直由各地與美國的共生關係維繫,雖有貿赤,但同時有資本賬流入補充所需,如今扭轉這一關係,美債吸引力將明顯受累。最後是美股,在DeepSeek推出後,中國的科技實力不容小覷,自然亦是另一抑制美股尤其科技股估值的理由。

美被降信用評級 市場不意外

臨近上周末,評級機構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的Aaa下調至Aa1,對於任何持續關注金融市場以至經濟變化的人來說,一點也不意外,甚至認為是遲來的舉動,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評級機構,基於相同的證據,也就是美國歷屆政府均未能成功有效削減預算赤字,最終也可達到一致的結論。

美國政府的財政黑洞,可以說是當今政經形勢一大考量,影響所及,甚至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於美國在國際舞台的角色。由特朗普上任首天,「特事特辦」簽署大量行政命令,銳意改變美國原有作風,以至其在盟友或貿易夥伴之間的關係,便建基於其本身評估,當前財政危機,已經是病入膏肓,若不動大手術,不可能力挽狂瀾於既倒。

特朗普「大動作」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大動作如此,風險必定高。引來持續不斷的美元資產股匯債反覆下跌,一如漩渦般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原來關稅戰雖狀似閃電戰,但曠日持久必不可守,最終如意算盤沒打響,全球各地只有極少數國家真的給予美國什麼好處,以換取減低關稅,但另一邊廂,美國實體經濟負面影響漸浮現,再加上6月份有大量美債到期,勢需重發,但如重複4月時的跌勢,恐怕一切凶多吉少,特朗普才不得不接受停戰。

操盤手寧持現金不做事

短期而言,大多數投資者不會真的天真地認為,90天的期限真的可以用滿。大家都是聽其言,觀其行,「見步行步,小心看路」,勢色不對便馬上減持為上,已經是目前市場人士的最大共識。君不見全球最頂尖對沖基金經理也直言,可能過一個多月,什麼都不做,持有現金最簡單。由此便可知道大家對於美國由財政危機引伸出來的連串政策改動,有多震撼,而未震撼全球,已經率先震撼本身的經濟以至金融市場。

(權益披露: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或本人之聯繫人或本人所管理基金並無持有文中所述個股。)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