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土力工程處今日舉行2025年斜坡安全傳媒簡報會,匯報2024年山泥傾瀉統計數字,就2024年全年雨量為2309.7毫米,較1991-2020年正常值2431.2毫米少約5%,年內天文台曾發出四次紅色暴雨警告及一次山泥傾瀉警告(於五月四日發出);而2024年共有181宗山泥傾瀉事故報告,全部不涉及人命傷亡,較2023年的601宗少,也比過去35年平均每年約300宗少。

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岑家華解釋,山泥傾瀉和雨量有密切關係,雨量較高,山泥傾瀉的次數亦較多,但2024年大暴雨次數及雨量均較少,接報的山泥傾瀉數目相對少。

2025年斜坡安全傳媒簡報會。土力工程署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王俊輝(左)、土力工程署副署長(港島)岑嘉華(右)。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此外,由於自然災害難以預測,土力工程處會平衡安全和社會資源運用,以盡可能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岑家華指出,政府過往一直根據「知危而行」的原則,主要針對過往有崩塌紀錄,並對現有建築物或交通要道構成威脅的天然山坡進行研究和風險緩減工程。然而,根據過去約60年的山泥傾瀉紀錄,有20%是發生於之前未曾有過山泥傾瀉歷史的天然山坡上,當中包括耀興道,今次研究結果顯示,即使過往沒有山泥傾瀉紀錄的天然山坡,若可能影響重要設施,其風險不容忽視。

岑家華表示,簡單而言,「小災可避、中災可擋、大災可逃」概括了天然山坡山泥傾瀉的風險管理策略,並已經就2023年9月極端暴雨引發較大型山泥傾瀉事故,政府已進行系統性研究,並因應結果制定措施,以應對因極端天氣而增加的山泥傾瀉風險;政府將逐步提升「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的年度目標,針對有較高潛在影響的天然山坡及唯一通道旁的人造斜坡,策劃更多斜坡鞏固工程及天然山坡風險緩減措施;以及會利用創新科技及大數據分析,包括「智慧斜坡記錄冊」及「自動化無人機系統」,強化斜坡管理及應對山泥傾瀉風險的能力。

2025年斜坡安全傳媒簡報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萬霜靈 攝)

香港強化山泥傾瀉防治 應對極端天氣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