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美會談取得成果後,美企紛紛趁關稅未再上調之際,要求中國供應商火速發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與路透社上周六(5月17日)報道,中美供應鏈的貨船運力、貨櫃數量和港口容量有限,今次貨運量激增或在數月內加劇美國港口擠塞,出現嚴重延誤,推高往來運費,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影響今夏美國消費旺季銷情。

NBC引述貨櫃追蹤軟件商Vizion數據,過去一周從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運輸訂單量,按周增加近兩倍,升至今年最高水平。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供應鏈副總裁丹克特表示,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徵高額關稅後,大批美企被迫叫停在華訂單,如今企業抓緊暫緩徵收高額關稅的契機補貨,盡可能將更多商品運往美國。

路透社訪問發現,中國深圳鹽田港等主要貿易門戶貨運量激增。美國一間玩具和節日裝飾工廠負責人表示,他們趕緊向中國製造商訂貨,運往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商。美國母嬰品牌Lalo創辦人維德稱:「我們有數十萬件商品等待發貨。它們如今終於可以運輸。」

料運費終由美消費者埋單

貨運量激增刺激運費上漲。海事諮詢公司Drewry統計,上周四從上海到洛杉磯的非合約即期運費,按周上漲16%,每個貨櫃收費3,136美元(約2.45萬港元),照此進度到6月1日,運費或增至每個貨櫃約6,000美元(約4.67萬港元)。一名中國企業家表示,她眼見運往美國的貨櫃收費短期漲價50%,這筆漲幅屬於運費成本,最後很可能由美國消費者埋單。

Vizion戰略業務發展副總裁特雷西指出,貨船往返中美需時數月,未來數周從中國出發的船隻數量激增,或致今夏中美航線可用貨櫃船短缺,撞正美國商家運送返校商品和節慶商品高峰期,「潛在問題是兩個月後,也就是零售旺季,我們在中國沒有足夠貨櫃裝載貨物,運貨船隻也不足。」

港口泊位貨車人手均有限

會計事務所羅兵咸永道供應鏈事務負責人格羅斯稱,貨船前往美國後,美國港口的泊位、貨車數目和人手有限,短時間難以處理大量貨物,物流或會拖延數月,「這條供應鏈的容量始終有限,取決於貨櫃船的數目和港口預約量,大量的貨物會很快流通,但速度會受限。」

多數美企深知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朝令夕改,即使面臨連串困難,仍不想錯失囤貨時機。美國服飾品牌Joe and Bella經理佐洛無奈表示,他明知90天內可能來不及生產足夠商品,還是向中國供應商下了新訂單,「我們只能寄望於關稅不會再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