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日前通過《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為改善維港而進行的小規模填海工程機制拆牆鬆綁。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指出,通過條例有助促使九龍城汽車渡輪碼頭的活化,提升海濱的活力。他表示,市建局期望透過以「海—岸—陸」三合一的新規劃概念,善用海港資源並釋放維港作為航道以外的潛能,構建世界級的「東維港灣區」,初步建議在啟德體育園及馬頭角道對開增設水體空間,進行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甚至增設浮台舉辦音樂會等。預計顧問於下半年提交初期研究報告及可行性研究建議。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韋志成表示,團隊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初步建議作深入研究及優化,從「海—岸—陸」規劃概念入手並參考海外經驗作三個方向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善用現有水體和海濱空間、創造空間建設多元化的濱水區,以及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的連接,充分發揮和融合維港水體、灣岸海濱及內陸建設的發展潛力,將「東維港灣區」規劃成世界級灣區。
「土瓜灣海濱研究」範圍涉近800公頃
「土瓜灣海濱研究」於今年3月展開,範圍涉及近800公頃,涵蓋土瓜灣海濱長廊和沿岸一帶,以及毗連對開的水體;內陸面積上至北面的九龍城「龍城」區、東至啟德發展區,西至何文田山及高山劇場綠化帶。
韋志成指出,九龍城地理與海灣環境及其港灣的水體面積,與澳洲悉尼Darling Harbour、挪威奧斯陸Aker Brygge兩個世界級的大型海濱發展區域,以及日本東京港規模相當,當九龍城內陸地區更新與活化,並配合海濱和海灣內水體活動的深度融合後,將極具潛力成為媲美世界級灣區的「東維港灣區」。
惟他指出,要建設多元化的濱水區仍需解決不少困難。以駁通土瓜灣海濱「斷裂位」為例,儘管立法會已通過《2024年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為貫通土瓜灣沿岸海濱用地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發展機遇,但該處部分地段涉及私人業權,有關規劃需要與業權人商討解決方案,此外政府亦可探討在該處以小規模填海興建行人板道的可行性。
部分躉船考慮改裝提供餐飲服務
韋志成亦提到,在啟德體育園及馬頭角道對開的水體屬於內港位置,水流相對平靜,初步建議日後可利用該水體空間進行划艇、獨木舟等相對靜態的水上活動。他認為,現時土瓜灣對開部分水體劃為避風塘供躉船停泊,並設有兩條防波堤,研究初步探討將部分沒有工程作業的躉船改裝提供餐飲服務,或改裝成泳池和飄浮沙灘,但要確保不影響航道、符合水質要求等,同時亦可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但需符合相關的法規要求、牌照申請等,因此需要進行詳細研究,以及一系列技術影響評估,亦要與政府部門、躉船作業者等持份者商討。
就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連接方面,他指市建局沙浦道項目行人隧道在約2029年啟用後,有望為市民帶來暢達的步行環境,由「龍城」區直達啟德發展區、啟德前跑道北端的啟德都會公園及毗鄰的海濱空間,連接內陸與海濱。此外,該局初步建議沿馬頭角道改善整體街區及步行環境,並計劃在鄰近的重建項目提供一個不少於25米闊的多元化海濱廣場,讓市民可從土瓜灣道步行到海濱。
九龍城區區議員林博表示,「全港這麼多地方,看到海灣只用作跑步,最多人車共融做單車徑。趁機會發展旅遊休閒產業,這邊打通成一個很好的海灣,可以做一個休閒娛樂。會不會有一個標準,與街坊商量好一個時間,例如晚上10時後就要關門,或者清場關閉區域,可以保障市民在寧靜環境休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