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市建局展開「土瓜灣海濱研究」,將土瓜灣內陸、海濱空間以及對開的水體一併作規劃研究,期能善用海港資源並釋放維港作為航道以外潛能,構建配套完善包括提供水上活動空間、餐飲及表演場地等,媲美世界級港灣的「東維港灣區」(Victoria Cove Area)。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發表網誌指,預計顧問下半年提交初期研究報告及可行性研究建議,並透露顧問三個初步建議方向,包括善用現有水體和海濱空間;創造空間建設多元化的濱水區;以及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的連接。
韋志成說,市建局聘請的顧問於3月已展開「土瓜灣海濱研究」,範圍近800公頃。顧問提出的3個初步建議方向,第一是善用土瓜灣沿岸和對開水對,在水流相對平靜的啟德體育園和馬頭角道對開內港位置,建議可利用此空間進行例如划艇、獨木舟等水上活動;又或增設浮台用作表演場地、舉辦音樂會等,讓市民能在岸上觀看表演。

他又提到,土瓜灣對開部分水域劃為避風塘,供躉船停泊,顧問建議改裝部分沒有工程作業躉船,提供餐飲服務、用作舉辦戶外音樂會、擺設特色光影藝術裝置,或改裝成泳池、飄浮沙灘等。而供水上活動、表演場地和餐飲等設施,須符合現時相關的法規要求、牌照申請等事宜,建議仍需進行詳細研究及一系列的技術影響評估,亦要與政府部門、躉船作業者等持分者商討。
而第二個建議方向,韋志成說,顧問建議創造空間建設多元化的濱水區,在土瓜灣海濱兩個「斷裂位」,包括翔龍灣對開臨海煤氣設施用地,以及青洲英泥碼頭一帶海濱地段,可考慮透過適度興建行人板道的方法,將該兩段海濱走廊駁通;至於海心公園對開自然景觀─魚尾石,研究認為在不影響自然景觀及海岸線的情況下,可透過改善海心公園內的步行環境或增設行人導向標示,提升紅磡及土瓜灣海濱的暢達性。
惟就以駁通土瓜灣海濱「斷裂位」,部分地段涉及私人業權,除與業權人商討解決方案外,亦可探討在該處以小規模填海興建行人板道的可行性。
第三個是加強內陸與海濱空間連接,顧問就市建局過去10年,在土瓜灣和「龍城區」開展了多個市區更新項目,集中探討藉著市區更新項目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和道路網絡的裨益,加強土瓜灣內陸地區與海濱空間的連接性和暢達性,並整合出三大道路網連繫,將人流和活力帶到海灣,包括「龍城」區與啟德發展區連接、貫通公務員建屋合作社和「五街」項目、以及以「小區重建新社區」為重心,貫通休憩空間和海濱。

團隊早前開始和不同政府部門和持分者,包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運輸署、海事處、起動九龍東辦事處、康文署、規劃署等初步接觸,介紹有關規劃概念和收集不同持分者對「東維港灣區」願景的想法。團隊現正就「土瓜灣海濱研究」的初步建議作深入研究及優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向市建局提交初期研究報告,以及可行性研究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