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禮願)強制驗窗計劃下,特區政府會排查挑選有墮窗風險的大廈進行驗窗,但不少業主反映坊間驗窗的合資格人士質素參差,發生「打死狗」講價的收費糾紛,更有業主反映驗窗公司疑派未具資格人士進行驗窗,最後才由合資格人士「頂包」在正式文件中簽名呈交屋宇署。
無牌師傅驗窗 合資格者簽名
鄒女士兩年前在驗窗推銷員游說下,以5,000元聘用一名驗窗師傅謝先生檢查全屋窗戶,鄒女士向香港文匯報表示:「個師傅只是在窗鉸噴潤滑劑,半小時就完工。」不久,鄒女士收到屋宇署發出信件確認單位已通過驗窗程序,信件揭露一名劉姓合資格人士負責該次驗窗,鄒女士說:「明明幫我整窗的師傅姓謝,後來工程界朋友同我講,原來整窗的那位師傅無牌,合資格的劉師傅頂包代簽取酬勞,可以咁流,我的窗戶是否安全存疑。」
居於九龍城多年的王女士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講述驗窗經歷時,仍氣上心頭。去年,她收到政府通知需安排住宅單位窗戶進行檢查,不久後信箱收到大批標榜「免費驗窗」的單張,她隨機挑一張傳單,按宣傳品上的電話聯繫自稱是技工的人員前來檢查。「起初他(師傅)非常殷勤,我還以為是『街坊老友』」,王女士憶述:「但原來這是陷阱開端。」
「打死狗」講價 開口數萬元
該名技工其後上門檢查窗戶後,聲稱有幾顆螺絲鬆脫,又指窗鉸老化,亟需維修,其間王女士多次查詢收費,但對方便以「做好先計數啦」敷衍帶過。維修期間,技工突然指有一塊玻璃出現結構問題,極力慫恿她即時更換整塊玻璃。王女士誤以為只是幾百元的小修,沒細問便同意對方「即刻買玻璃、即刻換」。
工程歷時兩小時後,該技工開口索價3萬元,令王女士驚惶失措。「當時不敢相信自己隻耳仔,感覺完全是被人屈錢,但因為已經換咗部分零件,生米煮成熟飯,只好忍氣吞聲畀錢。」事後王女士愈想愈覺得不對勁,十足藥房將中藥材磨成粉末屈客埋單,最後她向九龍城區區議員林博求助下,聘用律師追討,卻發現該名技工所屬公司已人去樓空,根本無從追討。更無助的是,技工從未提供報價單或收據,使整個追討難上加難。
林博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類似王女士的遭遇屢見不鮮,他指出,市民普遍缺乏對驗窗程序和收費標準的認識,加上政府未有設立有效渠道支援,「不少人中招後,只能啞忍。」
他建議,政府在推行強制驗窗計劃時,除應公開符合資格的承辦商名單外,更應設立專責小組處理市民諮詢與投訴個案,提供即時協助及法律建議。更重要的是,現行制度雖設有合資格承辦商的扣分制,惟僅針對公司而非個人,變相讓一些有不良紀錄的從業員透過更換公司名稱「換殼」重操故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