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處公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加快,是連續九個季度增長,圖中為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政府新聞處圖片

中美後續關稅談判影響關鍵 全年預測維持增2%至3%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公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3.1%,是連續9個季度增長,與預估數字一致,並較上季的2.5%升幅有所加快,主要受惠期間搶出口和服務輸出顯著上升,以及整體投資開支恢復溫和增長。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昨日指出,下半年經濟前景仍存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中美關稅談判的90天窗口期完結後續走向難以預料,在7月左右暫緩實施期限內,未來是否會延續或升級,仍充滿變數。政府維持今年本港經濟增長2%至3%的預測。 ●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首季香港經濟增長加快,主要受到企業搶在4月份美國向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前出貨推動,期內香港整體貨物出口按年大增8.4%。林幗瑛認為,中美早前達成的關稅協議,雙方皆表示願意放寬關稅措施,這一定程度上對香港的外貿產生了積極支持作用。從最新情況看,香港的出口商正積極趕赴出口高峰,尤其是應付感恩節和聖誕節,出口需求通常會有明顯提升,結合目前觀察到的變化及3、4月的相關數據,對外貿情勢抱持信心。

關稅戰暫對港影響不大

但她強調,中美90天的加關稅暫緩期過後,未來走向仍不明確,需持續觀察。「一方面,4月的出口數據表現尚可,顯示部分出口商希望利用這段暫停期,繼續推進出口業務。另一方面,第二季的整體情況主要還要看美國的貿易政策在這段時間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除中國之外,美國對其他貿易夥伴的關稅政策,也還在商討中,未來還需等待更多的動向。如果有新的關稅措施或貿易協定出台,會據此調整評估和判斷。」

政府對全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維持在《財政預算案》公布的2%至3%,基本和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的預測維持在1.5%及1.8%。林幗瑛解釋指,政府維持當時的預測,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在其當選之前及上任之前都早已在規劃,關稅的增加並非突然發生的事情,而是早已在公眾和市場預料之中。

就香港最新經濟數字,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這是香港在疫後連續第9個季度錄得正增長,雖然增長不算太高,但作為發達經濟體,表現已經很不錯。他指,目前各個經濟組成部分,情況都算不錯:關稅戰在過去一個月內變化莫測,然而內地4月出口同比仍有增加,因此關稅戰對香港經濟影響也不會很大;受港人北上影響,本港私人消費持續下跌,但就業收入保持穩健增長,私人消費下跌對經濟影響不大,且在地緣政治下,來港留學生、遊客相信會持續增加,將會有利整體經濟增長。

內地振內需有利港外貿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昨日亦指出,首季經濟按年增長有所加快,主要由於出口商因憂慮中美貿易摩擦可能進一步升溫而加快出貨,支持首季出口增長明顯加快;而季內港股顯著反彈,帶動金融服務輸出增速加快,利好整體服務輸出表現,抵消期內運輸及訪港旅遊業增長放緩的影響。另一方面,私營部門投資上升,主要由於去年同期的機器及設備等投資水平偏低,同時樓市成交較去年同期暢旺。至於私人消費跌幅擴大,顯示本地消費意慾仍然疲弱。

展望未來,溫嘉煒表示,中美貿易戰稍為緩和,惟前景仍具不確定性,預料會繼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若內地刺激措施能有效提振內需,或有助支持本港外貿表現。聯儲局今年減息步伐不明朗,或影響本港樓市前景,加上旅遊業逆差持續,或繼續限制本地消費市道。受惠中美暫時下調雙方關稅稅率,該行上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0.2個百分點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