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發能力,因此理論課堂僅佔約五成。蕭智傑分享,學生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培訓科學探究能力。課程設有兩個自主研發課題,鼓勵學生利用在課堂學到的科學理論,研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學院導師擔任輔助角色,協助學生確立研究方向,再一步一步訂立研究目標。GREAT會為學生提供海外交流及實習機會,學生可到當地科創公司或研究機構實習,體驗異國環境及工作文化。
蕭智傑介紹,GREAT學生在首學年要先修讀一系列數理基礎科目,包括:電腦編程、微積分及線性代數、化學、物理學、研究方法等知識,強化學術基礎之餘,希望學生從中發掘科研的興趣和方向。院方會因應學生的研究方向,配對擅長相關研究領域的教授作為指導老師。
學生於二年級起可以自由選讀由數學系、物理學系或化學系提供的主修科組,掌握跟研究項目有關的科學知識。課程亦會教導學生申請專利的技巧,及教授知識產權、創業和商業策劃的知識,幫助他們嘗試將研發的新技術或新產品轉化成有經濟價值的產品,繼而推出市場,開拓科創事業。
此外,理學院亦得到香港工業總會的支持,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和師友導師。學生可於二年級起選擇到工總會員設於本地或海外的創科公司實習。透過工總會員網絡,理學院會協助學生與合適的創科企業配對,確保他們在實習期間有所獲益,理學院亦與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安排學生到海外參與研究,豐富學習經驗。
在讀生盼投身義肢技術發展
現就讀GREAT課程四年級的何璟言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對研發新物料感興趣,希望日後將研究成果應用於促進義肢技術發展,幫助有需要人士。去年他透過學院獲得去英國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實習的機會,在該校博士生指導下參與物理學實驗,眼界大開。
課程三年級生林嘉彥分享,她獲安排前往牛津大學參與塑膠降解研究,從中了解到如何運用不同的催化劑加速塑膠降解的過程和提升成本效益。院方並推薦她到本地廚餘回收公司實習,參與研究如何運用化學物料更有效地處理廚餘,推動廚餘回收。
另一學生鄭㬢琳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交流8星期,與該校學生一起設計網上瀏覽器插件,分析影片平台中醫療節目短片內容的真偽。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