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絲

從舊書網站看到一本薄薄的油印小抄,是近半個世紀前一些先鋒青年的簡陋詩集。可能是被頻繁翻閱,邊角已經殘破不堪,紙張泛黃,卻呈現出一種很乾淨的陳舊感。看着那些零散的字詞,被詩性的句法編織串聯起來,又以油印的寒傖形式傳播,原本隱藏在我記憶深處的一些往事彷彿受到了召喚,與眼裏看到的物象產生了微妙的融合。

我少年時就讀的中學有一間印刷辦公室,每次路過,總會看到有老師在裏面伏案刻寫蠟紙。以前,學生的試卷都是由老師負責刻印的,平時的小測驗和期中考試,由各班級的老師自己出題,刻好版,交給校工油印。到了期末的大考,才是由學校統一出題、統一刻版油印。看到那些刻寫好的蠟紙,只須在油墨滾筒下一過,立馬便成為字跡一模一樣、散發出濃郁油墨氣味的印刷品,想要多少張就能印多少張,給人的感覺太神奇了,我經常不由自主地停留腳步,在辦公室門口看上一會,彷彿那就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除了學生試卷,蠟紙刻版油印也是數字技術出現之前,信息知識大規模下移傳播的重要推手。因為可以自行編寫內容,是最自由、最廉價的傳播形式,有助於不同需求的表達和各種信息傳遞——企業的油印資料,老師的講義,文學社團每期發表的學生習作,夜市小攤上出售的《麻衣相術》《增廣賢文》,以及一些地下文藝青年的詩歌,都是自行刻寫蠟紙然後油印的。有時候翻閱那些簡陋的油印小抄,心底會暗自感嘆,原來情感也是可以互通的,曾打動過自己的字詞句子、思想火花,也能感染其他人,隱藏在油印本背後其實有着無數的同好者。

我因為鋼筆字不錯,被老師招去幫忙刻寫過幾次蠟紙,這才發現自己高估了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學到本領的能力。之前看到老師用鐵筆刻寫蠟紙,以為不就是與在普通紙張上寫字一樣嗎?沒什麼難的。等到親自上手一實踐,這種「技能習得幻覺」立即被打破——蠟紙須鋪墊在一塊鋼板上刻寫,完全是硬碰硬,毫無緩衝,想要像在普通紙張上那樣筆走龍蛇、揮灑自如是不可能的。鐵筆的手感也重多了,筆尖又銳利,在帶有油性的蠟紙上刻字,是個非常考驗耐心耐力的活,若是控制不好力道,很容易把蠟紙劃穿,必須一筆一畫慢慢填寫,才能令字體展現出一種線條清晰的簡單美感。不過,每次完成任務後,那種手藝造物帶來的小小成就感,還是頗能滿足我內心中對於完美主義的偏好——我挺享受這個過程的。

到今天,如果不是仍有殘留下來的一小部分油印資料成為遠去時代的見證,想要憑空追記已經消失在歲月煙塵裏的蠟紙油印技術,恐怕也會因為無法對焦,導致回憶畸變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