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昨日指出,今屆特區政府推出簡約公屋以補充公營房屋供應,紓緩基層市民住屋的需要,至今已開始步入收成期,「首個位於元朗攸壆路的項目已於3月底陸續入伙,相信隨後續有更多住戶入伙。」他相信,待之後彩興路、世運道第一期等項目落成及編配後,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會較傳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低,有望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

梁文廣亦留意到,房委會早年爭取覓地建屋,同時把啟德及觀塘安達臣等9幅私營房屋用地撥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預計有相當多居屋會在今年度落成及入伙,「例如啟悅苑、安樺苑、安麗苑、安楹苑及安柏苑等,加上高宏苑等『綠置居』,預期會有不少綠表公屋租戶交回公屋單位再編配,單位收回數目增加有助於編配需要。」

他認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會持續改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亦能如政府預期於稍後降至平均4.5年。不過他指出,隨着「簡樸房」的立法討論及審議,過渡性房屋及簡約公屋等臨時房屋有需要作好定位及分工,以應付取締劣質劏房的安置需要。政府應透過提供更多申購資助出售房屋的機會,改變市民以申請公屋作為住屋終極目標的想法,藉以減少公屋申請宗數,讓更多有實際需要的市民能夠加快獲配公屋,完善整個房屋階梯。

團結基金料下財年輪候時間回落更顯著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指出,最新一季獲編配單位多屬市區或擴展市區的新建或翻新單位,其中較多是已輪候多年、心儀市區位置的積累個案,其平均輪候時間較新界單位長約兩年,以致「拉高」平均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數目卻能反映輪候隊伍正被持續有效消化。

他指出,由於今個財政年度即將落成的傳統及簡約公屋單位中,近60%均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輪候時間平均值有機會在現有水平持續波動;加上公屋住戶購買資助房屋後,交還單位作重新編配存在一定滯後,且下個財政年度才會有更多位於新界的單位落成,預期屆時的回落幅度才會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