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下,香港資本市場正迅速崛起,成為新能源企業的國際融資樞紐。港交所環球上市服務部主管徐經緯昨表示,本港新能源板塊市值十年間激增逾四倍,他自揭本港具有五大競爭優勢,分別是全球領先的融資能力、多元化的投資者結構、與時俱進的上市制度、持續提升的市場流動性及全方位的產品生態圈。他又透露,截至5月6日,已有11家新能源公司遞交上市申請,他相信香港資本市場可助亞洲地區的新能源企業對接全球資本,實現走向國際目標。

徐經緯強調,港交所過去10年新股融資總額達3,050億元(美元,下同),穩居全球首位,確立了香港作為企業首選上市地的國際地位。今年以來香港多宗IPO認購活躍,推動今年首季融資額達205億元,創下自2021年第二季以來的季度新高。當中新能源企業是一大融資主力,他提到近期兩家新能源行業龍頭在香港完成了相當規模的再融資,反映出香港市場成熟高效的再融資機制,可以支持大型企業的再融資。

多元投資者結構形成資金活水

徐經緯亦認為,本港市場匯聚了本地、國際及內地三大投資者群體,形成獨特的資金生態。據路孚特統計,機構投資者對在港上市新能源企業的持倉規模由2015年底的120億元,激增超過四倍至今年2月的510億元。同時,港股通南向資金對新能源標的持股佔比達約20%,反映內地資本持續看好綠色產業。

港交所在2018年和2023年的兩次重要改革,其中2023年在《上市規則》中增設第十八C章,專門為特專科技公司開闢上市途徑。他認為這些改革讓新能源企業能在發展早期獲得資金支持,加快技術商業化進程。市場流動性方面,他指近年各方協同推進一系列市場優化措施,包括下調股票印花稅、惡劣天氣下正常開市等措施,有效提升香港市場的流動性和活力。

對快速增長,且需要應對不斷變換的市場環境的新能源企業來說,徐經緯認為港交所多元化的產品生態圈,可為發行人提供從上市融資到投資者互動的全方位支持,他又指新能源行業公司時常需要應對產業技術迭代和市場格局的迅速變化,通過香港市場上的多元化融資工具,上市發行人能夠更有效地管理資本,幫助投資者管理風險,提升投資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