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張弦)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昨日宣布,將於本月26日推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資助合資格者到參與計劃的32間非政府組織接受牙科服務。計劃下,合資格者每180天可申請接受一次預防性和治療性的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服務,包括拔牙及止痛服務,並新增補牙服務,治療每顆牙費用僅50元,部分合資格者更是免費。衞生署預料,計劃可額外提供現時牙科街症服務的最少兩倍名額、即每年約4萬人次。同時,衞生署由下月起增加近30%公營牙科街症服務名額,並優化登記流程。有市民指出,「牙痛慘過大病」,私營牙科服務收費不菲,贊同政府推出計劃及增加服務名額,但長遠仍希望政府興建更多牙科醫院。
市民鄧先生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家中年逾60歲的長者曾出現牙痛問題,過去由於以為不符合公營牙科街症服務資格,加上不欲長時間在街上輪籌,因而選擇前往私營牙科診所處理,「雖然症狀不嚴重,但亦花費了數千元。」
他認為特區政府繼去年底推出網上預約牙科街症服務,杜絕排隊苦況後,昨日再推出支援計劃,對市民幫助大。

非政府組織參與 服務覆蓋十八區
育有一名6歲兒子的他亦希望政府提供更多青少年及兒童牙科服務,讓家長不需到私營牙科服務花費大筆費用為子女治理牙齒及口腔問題。亦有市民希望政府將支援計劃的受惠資格放寬至中產及以上階層,並希望興建更多牙科醫院,徹底解決問題。
衞生署表示,「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聚焦幫助較難獲得服務的弱勢社群提供資助牙科服務,目前經審核並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有32間,合共提供近80個牙科服務地點,覆蓋全港十八區。對比現時的牙科街症服務每次處理一顆牙齒,計劃下的參加者可獲治療的牙齒數目增加至每次最多三顆牙齒。每名計劃參加者須就治理每顆牙齒(補牙或拔牙)向非政府組織直接繳付50元行政費,部分人士可獲豁免。
參加者可透過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查閱有關就診紀錄,並可於今年稍後透過應用程式查閱相關的電子口腔健康紀錄。衞生署正陸續為各區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舉辦簡介會,介紹計劃背景和內容等,以便透過關愛隊的地區網絡,協助社區中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認識和參與計劃。
即日起預約診所 本月26日可就診
合資格者即日起可到網站預先選擇及自行聯絡選取的診所,預約於本月26日或之後接受政府資助的牙科護理服務。衞生署牙科服務主任顧問醫生許美賢預料,計劃推出後將可大幅紓緩公營牙科街症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她指出,牙科街症主力服務有脫牙及止痛需要者,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則進一步加入補牙服務,兩者相輔相成。
另外,下月起衞生署將增加牙科街症服務整體派籌名額約三成,由每年約2萬個增加至2.4萬至2.6萬個。衞生署又表示,自去年12月30日推出牙科街症服務網上登記系統以來,系統引入超額抽籤及候補機制,牙科街症服務的平均使用率高達99%。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內容詳情
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及服務點數量:
32間、近80個服務地點
參加資格:須持有香港身份證及已登記加入醫健通,以及為下列任何一項的受惠人或受助者:
●社署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社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受助者
●社署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使用者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或家居支援服務(第一或第二級別收費、第一或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受助者
●醫管局病人並已獲醫療費用減免機制資格
服務內容:每180天申請接受服務一次,服務範圍包括:
● 口腔檢查
● 緩解牙齒疼痛的藥物
● X光檢查
● 補牙或拔牙,每次最多3顆牙齒
費用:須就治理每顆牙齒(補牙或拔牙)向非政府組織直接繳付50元行政費,即最多繳付150元
資料來源: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費小燁
註冊新例見效 衞生署新招逾65牙醫
(記者 張茗)特區政府衞生署昨日表示,該署牙醫招聘工作取得進展,目前新入職的牙醫超過65人,包括9名經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在職牙醫的實際人手比例由去年9月的69%提升至現時的81%。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健民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牙醫註冊條例》去年修訂後漸現成效,紓緩香港牙醫人手。牙醫管理委員會2月已審批3名申請人,上月亦審批6名申請人,部分已投身衞生署工作。
根據牙管會及衞生署的資料,截至去年10月,牙齒衞生員的總登記和現職於政府的牙科治療師人數分別有615名及224名。同期香港共有2,617名居於香港的註冊牙醫,現時註冊制度並無關於這些牙科專業人員,當中多少有正式執業及執業地點的資料?因此實際執業情況並無統計數字。另外,醫管局去年公布的《醫療人力推算2023》指出,2019年香港牙醫人力供應僅約2,000人,之後按年供應逐步上升。

引進非本地培訓牙醫紓人手荒
牙醫學會前會長王志偉表示,本地註冊牙醫人數今年將有所提升,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引進有限度註冊的非本地培訓牙醫,另一方面,今年起本地牙科畢業生入行的比例將大幅增加,預計未來這種趨勢會更明顯。
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主席李健民亦表示,《牙醫註冊條例》去年修訂後,紓緩香港的「牙醫荒」。他續指,參與今次「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的34個非政府組織,已被納入《牙醫註冊條例》的附表,有需要時可聘請非本地培訓牙醫。
特區政府採取多項措施以增加人手,包括「有限度註冊」及「特別註冊」;牙管會每年亦設有兩場考試,其間考試人數呈上升趨勢;港大牙醫學士課程學額則增至90個,未來新畢業人數有望增加。他相信,特區政府完善法例、牙管會嚴格審批,「整個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對改善香港牙科服務狀況呈現積極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