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首次聯合主辦「『紋』以載道——故宮博物院沉浸式數字體驗展」,今日起至10月13日開放予公眾參觀。展覽以「紋樣」為主題,共分為七個體驗空間,分別提取故宮建築、陶瓷、織繡及服飾等文物上的傳統紋樣,結合數碼創新技術,以光影形式呈現紋樣背後的文化內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表示,近年參觀該館的年輕觀眾愈來愈多,約佔總體觀眾的78%。希望今次展覽可令年輕一代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更多參與文化傳承與創新。
「紋法自然」感受茂盛之美
今次展覽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首次舉辦的多媒體專題展覽,共設七個展覽單元,當中單元四的「錦繡紋章」、單元五的「紋彩藻飾」和單元七的「古紋新生」是專為香港展覽而設,包括以三維空間數據呈現紋樣細節與器物全貌。
除此之外,入場人士在單元一「流光溢彩」感受到故宮紋樣中中華民族對理想的無盡追求,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嚮往。在單元二「紋法自然」中,入場人士可在數碼光影中,感受自然的茂盛與豐碩之美。
單元三「巧思成紋」則通過人工智能科技深入探討文物表面紋樣,並以高精度的三維空間數據,立體呈現出紋樣細節與器物全貌。而在單元六「紋窗弄影」中,觀眾可在兩分鐘內體驗四季光影的變化,見證歷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吳志華表示,科技與文化藝術結合是近年來中國博物館界的目標,而故宮博物院在數字藝術上取得重要成績。透過數字藝術,觀眾體驗到的不單是沉浸式的體驗,更能對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體驗,尤其對故宮文物的紋飾有更多認識。
他又說,近年來故宮博物館的年輕觀眾佔總體觀眾的78%,希望今次多媒體專題展覽向年輕觀眾重點推介,令年輕一代進一步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