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今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氣候乾燥,從西邊的大西洋開始,到非洲的東部,一般生物要穿過並不容易,因而成為了隔開非洲和歐亞大陸的天然屏障。不過,最近有研究發現,在過去的七百萬年中,這個地帶亦曾有數次較為潮濕的時候,可以容許生物(包括原始人類)通過。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從阿拉伯半島發掘到的化石不多,已有化石樣本展示出阿拉伯以往曾有過十分不同的環境。
研究發現,在七百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當地有着十分多元的生態系統,如現今的坦桑尼亞一般,充滿了巨大的草食性和肉食性動物;也有證據顯示,這個時期的阿拉伯半島和撒哈拉沙漠,曾有過龐大的湖泊和河流系統。
在過去一百萬年中,這個地區也有不少潮濕的時期(例如距今一萬一千至六千年),沙漠中也有不少湖泊地區。然而,當時間到了七百萬年前到一百萬年前這個時期,卻沒有太多化石能供我們研究。那麼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研究這個時期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嗎?
析洞穴沉積物 探降雨量變化
近日,研究人員想到,可以分析洞穴沉積物來窺探這個時期的沙特阿拉伯中部。洞穴沉積物(如鐘乳石)的形成,需要地面上有充足的植物,又要有地下水滲透到地下,所以是雨量的一個指標。研究人員經由量度放射性鈾的數量,推斷出以往至少有四次洞穴沉積物增長的時期,反映當時雨量增加,這四次分別是在七百萬年前、三至四百萬年前、兩百萬年前和一百萬年前。
有趣的是,在三至四百萬年前,東非也有被清楚記錄下來的潮濕時期,但同一時間伊朗西部的沉積物卻又指出,五百六十萬年前至三百三十萬年前有一個較長的乾旱時節,好像在描述一個矛盾的景象。總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從七百萬年前到現在,這個地區的雨量在慢慢減少,變得愈來愈乾燥,但短期雨量改變的幅度卻愈來愈大。這可能是因為熱帶的雨帶正在慢慢地向南移動,七百萬年前的雨帶深入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部分,而到了現在,這個雨帶已遷移到了非洲東岸和阿拉伯半島的南岸。
曾經潮濕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也許幫助了動物從非洲向四周遷徙。不過,其中究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也未能得到證明,畢竟沙漠能夠阻隔的多是習慣在林地生活的地猿(Ardipithecus)或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等類人猿猴,而智力較高的原始人類也許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去跨越沙漠。
比如說,直立猿人(Homo erectus)大約在二百萬年前就離開了非洲,去探索世界的其他部分。也許在尼羅河較乾旱的時期,早期人類也曾借此機會由水路離開非洲。
小結
今次分享的研究指出,局部地區的氣候在漫長的時間跨度裏可能會產生極大的變化,出乎我們的預料,就像非洲和阿拉伯,在過去都曾有不一樣的氣候。看來,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人類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呢!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