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如今低迷的電影市場環境下,《哪吒2》創下的超150億元票房神話,以不可阻擋之力席捲全球,它的成功給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帶來深刻的反思。「哪吒」系列電影的成功將帶給電影業怎樣的啟示?業界應如何延續這樣的輝煌?未來影視圈的風口又將落在何處?而香港電影又將走向何方?有業內人士認為,《哪吒2》背後反映的核心趨勢是觀眾審美提升,內容品質成競爭核心,粗製濫造的流量電影生存空間將被壓縮;亦有本港導演認為,動漫電影潛力巨大,港產片未來的風口或許在於VR(虛擬實境)電影。●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
香港珠海學院日前舉行「從《黑神話:悟空》到『哪吒』系列電影: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紹續與鑄新」茶話會,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專家學者及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各抒己見。會後,他們與香港文匯報記者進一步分享了《哪吒2》爆火後他們的個人感悟,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導演、編劇、製作人鄭凱南認為,如今國產電影應以原創力和創新精神為第一要務,摒棄同質化;香港資深電影視效導演、香港金像獎得主羅偉豪認為,「哪吒」系列電影有打造成文化IP的巨大潛力;西南民族大學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徐希平結合內地對哪吒文化的開發,認為香港應多管齊下,促進本地民俗文化傳承;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數字遊戲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李滙川則結合《哪吒2》,表示國產電影是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不能只拍香港本土文化電影
香港資深電影視效導演、香港金像獎得主羅偉豪表示:「『哪吒』系列電影有打造文化IP的巨大潛力,動畫角色如申公豹、敖丙等都可以進行深度研發,就像《復仇者聯盟》一樣,每個IP都可以獨立延伸。」他說,《哪吒2》的爆火展現出了動漫電影的巨大潛力,創造票房奇跡後將吸引更多業內人士投資動漫電影。同時,動漫角色可以產生很多連動價值,後續可以開發盲盒、遊戲、VR電影等,真人電影往往需要再給演員肖像權費,虛擬人物只需要交給導演團隊創作。
香港市場狹小,羅偉豪說如果要內地電影人投資香港電影,首先要認同國家文化,「如果香港電影人不認同國家文化,內地電影人也不會認同香港電影,更別說投資香港電影。香港電影不能只拍香港本土文化,香港最黃金的武打年代已過,那些家喻戶曉的明星都已經六七十了,和年輕人喜歡的事物已經開始脫節。」另外他指出,如果香港動畫產業要做大做強,也需要多和內地接軌,內地人口眾多市場廣大,即使是一個市的觀眾喜歡也比只停留在香港市場好,香港的人口太少市場太小。
羅偉豪目前正在開發VR電影,VR電影就像遊戲一樣,更加真實且身臨其境。他說:「VR電影擁有無限的創意,能打破地域限制,觀眾在戴上眼鏡後,彷彿穿越到不同的世界,切身感受到場景的浩瀚與宏大。」他正通過這種全新的載體對以前的經典電影進行改編,例如古天樂的《明日戰記》,他正草擬將其重新包裝成VR電影。「國家將全力推動VR電影,這部VR版的《明日戰記》將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受和視聽體驗,令觀眾找到回味經典電影的興趣。」
「哪吒」系列顛覆傳統電影界思維
鄭凱南是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名譽主席,深圳新原野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資深編劇、導演、製片人,她表示,《哪吒2》的爆火延續了《哪吒1》的熱度,顛覆傳統電影界思維,引發「地震式」反應,「部分從業者一時難以適應,轉型挑戰大。同時也加劇影視公司競爭,可能導致行業洗牌。」
從積極方面講,《哪吒2》推動動畫電影賽道升級,吸引資本和人才湧入,加速技術工業化和題材創新。但其中也暗含隱患,一窩蜂追逐神話大IP易導致內容同質化,觀眾審美疲勞,最終使「陽關道」變「獨木橋」。鄭凱南認為,《哪吒2》背後反映的核心趨勢是觀眾審美提升,內容品質成競爭核心,粗製濫造的流量電影生存空間將被壓縮。
鄭凱南說,傳統觀念認為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側重自我表達;但市場經濟下,商業屬性凸顯,不少影片「見光死」,即使名導作品也可能失敗。觀眾拒絕敷衍的流水線製作和側重自我表達的小眾藝術片,電影需在藝術表達與商業回報間平衡,打造「不可替代性」。她表示,刀郎演唱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的歌曲足夠接地氣、足夠貼近社會話題,通過情感共鳴實現口碑與市場雙贏,好的電影也應如此。她表示現在破億影片多聚焦底層社會、女性主義、現實困境等話題,兼具「小而精」與深度,戳中觀眾痛點,引發自發傳播。而依賴檔期、流量的傳統模式失效,國產電影需以原創力和創新精神為第一要務,摒棄同質化捷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