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已成為大灣區企業投資的熱土。圖為省會長沙晨曦。來源:「I Changsha」
●萬興科技在長沙的全球運營總部暨創意軟件全球研發中心。
●鳳凰古城。
●長沙比亞迪生產的電動汽車。
●湖南湘江新區攜優質企業赴深圳引才。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他強調指出,中部地區「要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

湖南毗鄰粵港澳大灣區,兩地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湖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5月14日上午,作為2025湖南 ─ 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簡稱:港洽周)的主體活動之一,湖南 ─ 香港投融資對接洽談會在香港嘉里酒店舉行。「港洽周」期間,湖南省政府省長毛偉明率團訪港,與香港政商兩界人士會晤洽談,促進、深化湖南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

2025「港洽周」為期4天,將有20餘場重要活動在香港、深圳等地連續舉辦,針對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空天海洋、人工智能等逾10個重點產業發布一批重點項目,吸引更多大灣區企業投資湖南。

湖南正在加速融入大灣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文:譚錦屏 圖:受訪者提供

地緣相近 產業融通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湖南人的省會是深圳。這當然只是一句調侃,但也道出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處於開放前沿的粵港澳地區吸引了大批湖南人南下的事實。

而今,湘商回歸、校友回湘已成為湖南招商引資的主基調。數據顯示,2024年湘商回歸新註冊企業達1,670家,到位資金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製造業引資佔比提升至45.4%。

這些回歸的湘商、校友中,大部分都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例如藍思科技、比亞迪、萬興科技、利亞德等,它們既是大灣區的明星企業,同時也是優秀的湘商或校友企業。

走進長沙比亞迪公司整車裝配車間,流水線上工業機器人正自主地一一拾取零配件進行組裝、焊接,一款款造型時尚的電動汽車在生產線上逐漸成形。

2009年,比亞迪在湘從零起步、不斷壯大,目前已擁有長沙、衡陽7個生產基地,解決7萬餘人就業,在湘產值連續3年突破千億元。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是湖南的985高校中南大學校友,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軍者,比亞迪代表了「中國智造」的先進水平,與湖南的緊密牽手也成為「校友興湘」的標誌性名片。

萬興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吳太兵是湖南人,2003年,吳太兵南下創業,在深圳蓮花山腳下成立萬興科技。

2018年,萬興科技率先響應湖南「湘商回歸」號召,回到長沙開啟「二次創業」。於萬興科技而言,這不只是簡單的產能遷移,也是構建「深圳總部+長沙創意軟件全球研發中心」的多運營中心驅動模式的契機。2022年,萬興科技全球運營總部暨創意軟件全球研發中心正式落戶長沙。

隨着高鐵的發展和提速,湖南大部分地區都進入了粵港澳地區「3小時經濟圈」,這讓吳太兵的「三角戰略」正在逐步明晰——「深圳負責算法迭代,長沙承接算力支撐,香港對接國際市場。」

深度融入大灣區產業生態,這是湖南與大灣區產業合作的一種創新模式。

自《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以來,湘南三市(郴州、衡陽、永州)積極創新「灣區研發+湘南製造」「灣區市場+湘南產品」的合作模式,承接產業的步伐顯著加快。永州市近年來引進的投資和產業項目中,有53.4%源自大灣區。

作為湖南的「南大門」,郴州市以有色、文旅、鋰電等六大主導產業和11條產業鏈為重點,採取「灣區總部+郴州基地」「灣區總裝+郴州配套」等產業協作模式,緊密承接灣區企業和技術,加快打造產業共同體。

郴州將大灣區作為主攻重點,近3年引進大灣區2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65個,全市超過80%招商項目來自大灣區。

人文相親 雙向奔赴

香港人胡斯博,2018年接受著名機器人教授和創業導師李澤湘的邀請,來到長沙加入希迪智駕,從事智能駕駛的研發工作。短短數年間,他就由一位技術人員成長為公司的CEO。

胡斯博表示,長沙一直走在智能駕駛行業的前列,希迪智駕作為第一家長沙本土的智能駕駛公司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也為他提供了廣闊的人生舞台。

「拿深圳同等高薪,住長沙宜居房子,干全球軟件事業」,萬興科技的引才口號已經深入人心,持續吸引一線城市精英尤其是研發人才返湘發展。目前,萬興長沙團隊已接近1000人,在湘員工數翻了近10倍。

2023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在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決策;2024年,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又發出了「歡迎全球大學生到湖南創新創業」的熱情邀約。

湖南「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比較優勢、打造創業者「肥沃的土壤」的扶持措施,對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數據顯示,省會長沙的「人才吸引力指數」躍居中部地區第一,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居全國前三,高精尖人才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佔比95%。

以前,大量湖南人才「孔雀東南飛」,如今,湖南正在實現與大灣區人才的雙向奔赴。

2024年12月底,湖南湘江新區重點產業集群赴深圳舉行專場招聘活動,25家重點企業攜800餘個崗位現場廣納英才,達成初步意向115人次。其中,華自科技帶來的電子硬件工程師,華諾星空帶來的行業銷售總監、國際業務總經理崗位等,最高年薪可達100萬元。

同一時段,望城經開區也來到廣州引才,園區20餘家產業鏈重點企業積極參與,以優厚的薪酬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橄欖枝」,活動吸引了超過500名求職者到場洽談,達成初步意向264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佔比超過85%,活動引才效果顯著。

今年2月,湖南發布了《關於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來湘推進年輕人友好省份建設的若干措施》,部署18項具體工作措施,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支持,持續吸引青年人才來湘留湘發展,持續提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友好度,把湖南建設成為對年輕人友好的省份。

山水相依 文旅融合

4月18日,「萬名港人遊長沙」旅行團首發團一行近800人乘坐專列來到湖南長沙,開啟了三天兩晚的復活節假期之旅。「銅官窯這裏很宏大,很有文化,在香港沒有這麼大的地方,我感到很開心。」在銅官窯國風樂園,香港遊客感受着宏大的唐代古鎮風情,以及火樹銀花與窯火文化交織相融的獨特魅力。禁不住讚歎。

港人陳沅彤則是和父母一起自由行來到長沙。她表示,從西九龍乘坐高鐵到達長沙只要 3 個多小時,旅程非常輕鬆、快捷,一家人在長沙喝了網紅奶茶,品嚐了燒烤、特色小龍蝦,他們都非常喜歡長沙的煙火氣。

「五一」假期,香港至張家界的G6080次高鐵旅遊列車迎來客流高峰,來自香港、深圳、廣州、虎門等大灣區的遊客們乘着高鐵暢遊神秘的大湘西。

於去年6月開通的G6080次列車,打通了一條連接大灣區與湖南的黃金旅遊線,神秘湘西對於大灣區遊客由過去的嚮往變成常來常往。

近年來,越來越多「粵語區」遊客北上打卡,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湖南最大的客源市場之一,湖南各地紛紛來到大灣區舉辦旅遊推介活動。

今年2月7日,長沙市文旅廣電局就攜手亞洲旅遊交流中心,舉辦了長沙非遺走進香港推廣交流活動暨「萬名港人遊長沙」啟動儀式,向港人推薦「三天兩晚、流連忘返」的旅遊行程。2024年,長沙榮登「港人北上」熱門旅遊目的地TOP4。2024年,長沙共接待入境遊客77.78萬人次,其中港澳遊客達17.95萬人次,佔比23%。

4月7日起,著名風景名勝鳳凰古城走進珠海、澳門、香港等地開展文旅推介,通過「文旅招商推介會+非遺集市+民俗快閃」等形式,全方位展現鳳凰古城歷史文化、山水風光、旅遊資源,在大灣區掀起了「湘西文化熱潮」。2024年,鳳凰古城接待國內外遊客2,000.8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0.74億元,其中入境遊23.23萬人次,香港遊客佔比18%。

2024年,湖南省接待遊客超過7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萬億元,文旅業成為全省6大萬億產業之一。其中,全省接待入境遊客322.4萬人次,同比增長187.7%。

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