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竈神星於本月2日沖日後,婚神星也將於本月15日迎來沖日。這顆以羅馬神話中的天后「朱諾」來命名的小行星將在夜空中露出真容,觀測它迎來絕佳「窗口期」。
天文科普專家表示,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感興趣的天文愛好者可嘗試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在茫茫天宇找尋婚神星的身影。
太陽系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等。其中,數量眾多且具有重要科研意義與應用價值的小行星,大部分都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上。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穀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竈神星是已知小行星中質量、體積最大的四顆,也是最早被發現的四顆小行星。按照被發現的順序,這四顆小行星也依次被稱為第1號小行星、第2號小行星、第3號小行星和第4號小行星。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認定穀神星為矮行星。
對於公眾來說,沖日是觀測小行星的好時機。沖日時,小行星、太陽、地球幾乎成一條直線,且小行星和地球位於太陽同側。此時,太陽落山後小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直到第二天太陽升起後它才從西邊落下,幾乎整夜可觀測。
本次沖日期間,婚神星在巨蛇座和天秤座交界處運行,肉眼不可見,感興趣的天文愛好者可選擇天空暗黑的郊外,藉助星圖軟件,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尋找它的身影。
「不過由於婚神星個頭不大,且距離地球也比較遙遠,即使用望遠鏡來觀測它的話,看到的也只能是一個小亮點,想要分辨它需要一定的耐心。」修立鵬提醒說。
人類為何要關注小行星?業界普遍認為,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沒有形成行星的殘餘物質,它們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被更大質量的天體吸附并吞噬,從而散落在太空中。
「這些小行星保存着太陽系早期歷史的大量原初信息,是研究太陽系形成與演化的重要太空『標本』之一。此外,這些小行星可能還蘊含豐富的礦藏資源,對於未來的太空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修立鵬說。
(來源:新華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