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關稅戰影響的美企,管理人員看着庫存逐漸減少的貨倉大感無奈。路透社
●美零售巨頭警告消費者兩周後將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資料圖片

外媒:特朗普迫於多方壓力 急於達成協議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與美國官員在瑞士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將互相降低加徵的關稅。路透社引述多名經濟專家指出,此次中美關稅談判結果超預期,但未來仍有不確定性。美媒分析指中方在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美國總統特朗普迫於多方壓力,急於與中方達成協議。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稱,中美本輪談判的首次接觸與7年前大為不同,當時「鷹派」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中方的談判不歡而散,而此次美方由被認為是特朗普內閣貿易「鴿派」的財長貝森特帶隊。美媒普遍認為,貝森特在大幅暫緩對多國關稅上發揮主要作用,他曾接到大量商界領袖的電話,並多次試圖說服特朗普。

美零售巨頭警告兩周後貨架無貨

此外,美國亦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多家美國零售巨頭負責人早前與特朗普舉行閉門會議,警告其關稅政策將導致供應鏈中斷,稱「兩周後美國消費者將看到空空如也的貨架,價格也會被迫上漲」。美債亦遭遇拋售潮,其孳息率在所謂「對等關稅」實施後升至5厘,若財政部發行新債券不設置更高孳息率,料無人購買,將大幅增加美國財政壓力。而中國作為美債第二大持有國,未有拋售美債,否則將加劇美國壓力。

彭博社則指出,中方在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因特朗普還面臨2026年中期選舉的壓力,急於與中國達成協議。

歐航運巨擘:冀中美達成永久協議

金融市場受中美談判成果刺激而普遍造好,歐洲航運巨擘馬士基股價大升12%,其他歐洲物流公司股價亦紛紛上漲。馬士基表示,中美達成協議是「朝正確方向的一步,我們希望它能給雙方奠定達成永久協議的基礎,創造客戶所需的長期可預測性。」

荷蘭合作銀行外匯策略部門負責人弗里表示,美國向我們保證談判將會繼續,協商的基調是積極的,中美之間不想脫鈎,關稅不會產生可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這對市場來說是鬆了一口氣。但他也警告,這並不意味着回到特朗普就職之前的狀態,10%的關稅基準仍然存在,90天的期限正在倒數,「我們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

保銀資產管理的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這比我預期的要好,我原以為關稅只會降至約50%,但現在低更多。這對兩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是非常積極的消息,也讓投資者對全球供應鏈在短期內受損的擔憂大大降低。但我們也要記住,這只是為期3個月的臨時關稅減免,所以這只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雙方可能要花費數月時間才能提出解決方案,又或達成最終貿易協議,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