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西鴿酒莊創辦人張言志講述中國葡萄酒的出海及貿易市場前景。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古詩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葡萄酒除了在中國有逾千年文化,亦是擁有巨大商機的市場,更是全球葡萄酒商家博弈的戰場,尤其貿易戰背景下,國際葡萄酒交易市場更是出現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月11日在港舉行的紅鳥沙龍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智庫合辦「中國葡萄酒在世界格局變化中的新機遇」主題講座圓滿舉行,講座邀得西鴿酒莊創辦人張言志擔任主講。●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大宏出席講座並致辭表示,香港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樞紐,也是全球知名的葡萄酒銷售中心,他相信香港的品牌推廣經驗和外貿優勢能貢獻於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中國擁有龐大的葡萄酒消費潛力,有信心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市場。

中國葡萄酒消費只是剛開始

西鴿酒莊創辦人張言志在講座上表示,葡萄酒的新市場增長點分別為中國、俄羅斯及印度,目前中國葡萄酒的消費總額大概有1,0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且中國市場對葡萄酒的熱情仍在高速增長,包括國產葡萄酒在近幾年也持續發展。其中,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份額由最初佔整體葡萄酒消費市場的逾10%,增加至2021年的60%,估計未來會升至70%。

張言志指出,現時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第三大葡萄酒消費市場,源於日本人口正面對少子化危機,人口增長受限,加上日本正面對經濟調整,消費力正逐步降級。反觀中國人口持續增長,經濟增長曲線與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高速增長情況相似。他引述某證券公司一篇比較中國、美國及日本經濟的分析報告指,以前美國和日本的人均生產總值(GDP)超過1萬美元時,消費模式就出現轉變,由以往主要買車及置業這些實際的投資類消費,變為更多於服務、娛樂及休閒等滿足個人情緒的消費。美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節點大概是七十年代末,而日本則大概落在八十年代初。有意見認為,中國葡萄酒增速自關稅戰及疫情後開始慢慢放緩,但張言志相信上述情況只反映短期內約3至5年。若以10至50年長遠而言,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只是剛剛開始,因為中國正複製美國七十年代末的經濟趨勢,未來中國的葡萄酒貿易額有望達2,000億甚至3,000億元人民幣。

葡萄酒的生產未來是在中國

在國際市場上,凡是葡萄酒生產國都是以本土消費為主,進口為輔。張言志認為,目前美國進口葡萄酒佔當地整體葡萄酒消費已降至約37%,惟中國的進口葡萄酒仍佔國內整體市場六至七成。假設數年後中國葡萄酒市場增長至2,000億元人民幣,而且可以像美國市場一樣,把本土的葡萄酒消費份額搶回來,若能搶到60%,相信可以增加600億元人民幣銷售額。故他相信,中國葡萄酒的生產未來是在中國,尤其在國外傳統老牌葡萄酒國家都正面對產能過剩及縮減葡萄園面積時,中國葡萄酒的生產則是反其道而行。

事實上,去年和今年中國經濟出現調整,導致法國波爾多在5至6月的售酒季期間,酒價都出現下調。例如今年79年的拉菲紅葡萄酒原本每瓶索價288歐元,但受到中國減少入貨令該酒價格應聲下跌,反映中國消費力對葡萄酒市場有巨大影響力。

港是國產葡萄酒品牌絕佳大本營

對於中國紅酒品牌走向世界,張言志認為,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除了是中西方文化和人文交流中心,也是世界葡萄酒貿易中心,香港幾乎是全世界的頂尖酒類產品的主要銷售集中地,而香港本地市場亦擁有相當的接受度,相信香港將是助力中國葡萄酒走向全世界的最理想平台。香港勢必成為中國紅酒品牌「走出去」的橋樑,也是國產葡萄酒品牌的絕佳大本營。

張言志進一步指出,葡萄酒與世界格局的變化息息相關,是各國貿易角力的戰場之一。目前全球約有163個國家生產葡萄或葡萄酒,而中國過去曾3次對海外葡萄酒及烈酒實施關稅制裁,第一次在2013年,中國對歐盟葡萄酒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當時對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貿易造成嚴重衝擊。葡萄產業在法國屬於小農經濟,單計波爾多的葡萄園面積就達6,000多平方公里,遍布全法國十幾個省。

早在2020年中國決定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裝入2公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並於2021年公告決定對原產於澳洲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關稅,澳洲各公司反傾銷稅稅率為116.2%至218.4%至2024年結束。張言志認為,當時的制裁相當有效,除了打破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壟斷情況,亦讓國產葡萄酒產業可以借勢發展。於2024年,中國又對歐盟進口的葡萄酒及烈酒實施臨時反傾銷保證金最高39%,反映葡萄酒除了是一門生意,亦在國際關係及外交領域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