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正在澳門展開考察調研行程。多位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引述說,夏主任在講話中指出要應對美國濫施的關稅戰,澳門需加快經濟適度多元,提振消費。多名香港政界人士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在新的國際形勢及經濟形勢下,港澳應攜手發揮好「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不僅要積極開拓內銷市場,亦要為國家優質的產品作為試驗田的角色,助力產品和企業走向國際;同時深化兩地合作,共同推動人民幣在葡語國家的使用,他們並建言,粵港澳大灣區可協同發展文旅,為國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李鎮強表示,非常認同夏主任提出的有關講法,他認為港澳都應繼續積極開拓內銷市場,鼓勵更多商界人士研發及生產優質的國產商品,並透過多元豐富的營銷方式,吸引更多港澳人士優先選購,例如手機、智能家電以至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藉以提振消費,壯大內需,人人做好優質國貨的「模特兒」。

為優質國貨作試驗田 助力「走出去」

李鎮強表示,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都應做好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所賦予的角色,發揮好「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除了要做好內地商品招商引資的窗口之外,還要為國家一些優質的產品作為試驗田的角色,助力企業和商品走向國際。

「香港和澳門作為兩個地理位置鄰近的特區,可串連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他城市不同景點設計成深度遊,吸引海內外各地旅客到訪。」他並建議,可將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特產,如東莞臘腸、新會陳皮等,藉旅遊行程出售給海外遊客,令旅客可以「一次性」品嘗到不同地方的特色美味,不啻是一個說好粵港澳大灣區故事的方式。

港議員:港澳應深化合作

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香港既享有國家戰略支持,又保持與國際市場無縫銜接,成為人民幣國際化、跨境投資融資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平台。面對美國關稅戰等外部挑戰,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國際資金池作用,協助內地企業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她建議,香港可深化與澳門的合作,利用澳門的中葡平台優勢,共同推動人民幣在葡語國家的使用,助力國家構建更穩健的對外經濟體系。

「面對外部挑戰,香港與澳門更需攜手合作,以創新思維和務實行動,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向世界展現『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她說到,夏主任在澳門強調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香港同樣需加快創新科技、綠色金融、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布局。香港擁有世界級大學和科研機構,可結合大灣區產業鏈優勢,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金融科技,打造國際創科樞紐,她並建議,香港與澳門可協同發展文旅、會展、中醫藥等產業,不僅能增強經濟韌性,更能為國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