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中美經貿高層會談10日至11日一連兩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當地時間10日上午,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開始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當天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外電稱,當天會談長約8小時。11日CGTN(中國國際電視台)發布消息證實,中美經貿高層會談11日在日內瓦繼續進行。外交部部長助理苗得雨11日在北京重申,中方始終堅決反對美方濫施所謂的「對等關稅」,將堅決維護自身發展利益,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及經貿秩序。
此次中美會談在周末一連兩日舉行,受到全球各方關注。目前美國面臨經濟等多方面壓力,希望和中國進行會談。中方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由此,在全球矚目之下,中美經貿高層會談正式開啟。
美方稱會談具實質進展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11日播出的美媒訪問中表示,美方對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感樂觀。另據法新社最新消息,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具實質進展。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從表面看,此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聚焦的是關稅,但藏在背後的底層邏輯、根本問題是美國要壓制中國的發展。「中國要實現共贏,美國的思路卻是極限施壓,不願意與中國共同分享發展紅利,從而保證其單極優勢。」
白明強調,中方的立場很明確,就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希望將之前無理加徵的關稅都退回原點,在尊重自由貿易規則的基礎上,按照WTO規則去處理國與國之間的經貿關係和雙方分歧,而不是一味施壓,妄圖用單邊主義替代多邊主義。
因此,白明判斷,此次會談必然涉及到關稅這一重頭戲,但同時也將伴隨着其他條件的拋出。比如中方會要求美方解除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的打壓,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卡脖子」的做法等。反觀美國,其也一定受到了前段時間中方反制帶來的壓力,尤其是中方對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美國的限制以及「對等關稅」之下的消費品價格飛漲等,給美國的國內產業鏈和廣大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帶來明顯影響。所以,在此次會談中,料美國也會就此相關內容提起洽談。
中拉論壇部長會議13日在北京舉行。白明說,美國頻頻在中美經貿關係中「使絆」的同時,中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貿關係越走越好,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克服美國製造的障礙,讓中國在維護全球貿易體制上,尤其是應對美方挑戰時,能夠更主動、更自信、更有底氣。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因為目前美國對中國在經貿領域的打壓是全方位的,除了取消所謂「對等關稅」之外,至少還有兩個方面需要納入到談判範圍中,一是2月21日特朗普發布的《美國優先投資政策》的總統備忘錄,該備忘錄中含有大量的遏華政策或法律;二是4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頒布關於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301調查的歧視性決定。
中國要加速經濟轉型
不過,李迅雷對中美會談或談判近期達成成果的預期並不樂觀。早在2018年的時候,美國人就經常把decoupling(脫鈎)掛着嘴邊,這對於一個在歷史上經歷過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國家而言,是極具危機感的。為此,中國多年前就在宏觀政策上提出了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系統性安全觀,並提出了一系列強國戰略目標,努力在卡脖子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如中國芯片行業的崛起就是一例。中國為防範「脫鈎」帶來了的風險已經做了7年準備。
「這輪中美關稅戰可能只是中美之爭的起始點,今後美方還會在多個領域、多個層面向中國施壓,中方也必將給予有力反擊。從歷史的高度看,處在這個起始點上討論談得成或談不成,真的無關緊要。關鍵是國內經濟要加速轉型步伐,在穩就業和促消費方面要有緊迫感和真金白銀的投入。」李迅雷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