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一連兩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之際,人民日報客戶端11日發文表示,和中國「脫鈎斷鏈」?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國已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關鍵一環」的今天,美方一些政客的這一荒謬言論,無異於「癡人說夢」。
中國製造業規模連15年冠全球
文章首先提到,「說他們『癡人說夢』,是因為中國製造實力雄厚。」文章引述近期多場展會數據,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約1,000家中國企業參展,數量僅次於東道主德國。阿聯酋迪拜電纜公司工作人員說,「中國供應商不僅為我們提供高質量的原材料,而且技術過硬,非常值得信賴。」
第137屆廣交會,聚集3萬家出口企業、20萬名全球採購商。「從圖紙到音響樣品,中國工廠72小時內就能響應。產品從工廠裝貨到擺上貨架,頂多1個月。」對中國製造的能力,美國商人菲利普·理查德森讚不絕口。
無論紡織、傢具、家電等日常所需,還是高鐵、船舶、大飛機等國之重器,中國製造都「手拿把攥」。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連續15年製造業總體規模位居全球第一,連續8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製造已經成為許許多多國家人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離不開,斷不掉。
中美深深嵌入全球產供鏈
文章隨後又提到,說他們「癡人說夢」是因為中國創新動能強勁。中國的創新成果並非在陽光和煦的溫室中,而是在外部施加的無理打壓中頑強成長起來的。以華為為例,前些年遭遇了「禁售」風波,如今呢?聯合國內上萬家生態夥伴,投入數十萬人,研發出全球第三個移動操作系統——原生鴻蒙系統,從操作內核、編程語言、集成開發環境、AI框架和大模型等均實現全棧自研。
哪裏有封鎖,哪裏就有突圍;哪裏有打壓,哪裏就有創新。美方實施技術遏制和限制政策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反而會激發起中國產業界更高的創新熱情。
文章最後提到,中美兩國已經深深嵌入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交易遇阻、成本上升、供應鏈中斷……一系列問題不僅會破壞中美之間的產業鏈合作,還會對全球產業鏈穩定造成衝擊。事實一再證明並將繼續證明:搬起「脫鈎斷鏈」石頭,絕無可能阻擋中國製造創新奮進的腳步,只會成為中國發展進步的墊腳石。
假如「脫鈎斷鏈」中美處境有何不同?
中國處境
●所謂「脫鈎斷鏈」,會對中國造成不利影響,但總體看影響可控。
●近年中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不斷擴大經貿「朋友圈」,對美市場依賴已在下降。「做全世界的生意」,中國企業依然大有可為。
美國處境
所謂「脫鈎斷鏈」,會對美國造成更大影響:
●生活受影響。《紐約時報》一篇文章說,「在美國人的浴室着,無論是化妝刷、指甲刀還是梳子,幾乎所有的個人護理用品都可能是在中國製造的」「很難想像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家是什麼樣的」。
●銷售受制約。CNBC網站報道稱,亞馬遜平台上許多商家將總部設在中國,或在中國進行產品採購和組裝,「現在賣家們面臨着一個難題:要麼提高價格,要麼自行承擔美國新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
●生產受阻礙。美國一家拼圖遊戲公司的創始人說,她曾嘗試找到可生產其公司產品的美國企業,然而儘管本土製造商報價是她支付給中國供應商的3倍,仍無法達到中企的生產標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