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亂揮關稅大棒以來,讓不少依賴出口的中國企業遭遇嚴峻挑戰。浙江衢州開化的一家老牌罐頭企業,50%的產品出口歐美國家,因關稅激增遭訂單停發,外貿生產線全面停滯,甚至連前期擴建產能的設備款、農戶原料款都面臨斷付危機。在這場考驗中,這家有着20多年外貿經驗的企業,如何在政府、平台與自身的三重發力下,實現從日銷70罐到500罐的逆襲,讓外貿滯銷品變身內銷「香餑餑」?
在浙江天童食品有限公司庫房裏,記者看到堆積了不少英文包裝的罐頭產品,這些原本都是即將運往美國的貨物。企業負責人李丕寵告訴記者,去年企業剛剛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驗廠,美國客戶的訂單增加了不少,原本以為外貿業務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沒想到美國濫施關稅,導致大量產品滯銷。「關稅猛漲到145%,美國客戶就提出已下單的貨不要發貨。罐頭滯銷將近3,000來噸,價值2,000多萬元人民幣。」
多方協同搭建內銷渠道
千萬級庫存積壓、產線停擺、資金鏈告急——當企業負責人一籌莫展時,當地政府的牽線搭橋,讓企業看到了轉機。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李丕寵帶着自家的罐頭來到杭州,找到了中國石化浙江易捷分公司,希望能夠拓展內銷渠道。
從4月20日開始商談,僅用了7天時間。而且不僅是這家企業的罐頭,連同其他多家外貿企業的產品,都在浙江全省的130多家便利店上架了。
外貿罐頭雖然通過更換標籤,成功上架,但由於原本針對美國大賣場的大規格包裝不適合國內便利店消費習慣,產品開始銷售因「水土不服」遭遇「上架即遇冷」。
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易捷分公司副總經理楊旭說,剛上架時店銷數量並不好,第一天兩款罐頭總共銷售數量大概也就在70罐。這讓習慣了外貿大單銷售的李丕寵感到很大的失落感。不過,企業和便利店工作人員積極調整銷售方式,從包裝規格的「瘦身」到百元三件的場景化營銷,讓「國際品質」秒變「國民爆款」,如今已經實現了從日銷70罐到500罐的逆襲。
「看好我們國內的市場」
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李丕寵的罐頭也已經入駐到開化縣的機關食堂和多家商超,線上渠道也有新進展。 李丕寵預計庫存能在今年消化掉。企業倉庫裏英文標籤的罐頭正在減少,新設計的國潮包裝樣品已擺上案頭。這家罐頭企業在試水東南亞市場的同時,也在加速「本土賽道」突圍。企業打算研發適合國內市場的新品,原先擴充的外貿產能也將轉型至內銷市場。
「我是充滿着信心的,沒什麼大問題,挺挺都會過去的。美國不給我們做,我們找其他國家做。我們有十幾億人口,我們真正的消費力上去是不得了,我是看好我們國內的市場。」李丕寵說。 ●央視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