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張鑫:在內地讀書時,看到疫情時一線的抗疫人員,更加堅定了我當醫生的決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讀書,是真的有很多臨床實踐的機會。其實只要有實力,無論是港生到內地發展,還是內地生到香港發展都一樣暢通無阻。
廣州美術學院大四學生譚明麗:很多山區孩子因留守或貧困而內向自卑,而藝術成為他們情緒的出口。一幅畫、一首歌、一件手工作品,都可能讓他們找到被傾聽的力量。
廣州大學粵語播音專業學生梁嘉淇: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粵語似乎是天然技能,但其他地方粵語似乎在式微。有次回內地探親,發現親戚家的小孩已經不懂粵語了,因此來廣州進一步學習粵語,傳播粵語文化。
暨南大學港生黃凱霖:在大灣區求學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有很多實踐機會,除了自己做自媒體,也參與了學校和其他媒體的很多項目。未來一定會繼續從事文化傳播,向世界介紹大灣區。
暨南大學港生何佩芝:北上求學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體驗,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的文化。我在廣州讀書就接觸到好多西關文化,愈是深入體驗,就愈會發現中華文化真的非常細緻、好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