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患腦退化症的長者人數持續增加,患者普遍會出現認路困難、方向感轉弱,甚至迷路等狀況,愈快尋回迷途長者,就愈能增加他們擺脫險境的機會。去年,一名患有腦退化症的71歲老翁與68歲妻子由東涌乘巴士回沙田寓所途中,老翁在妻子睡着時自行下車,妻子尋夫不獲驚慌失措,到沙田警區田心警署報案。警方根據老翁的手機定位,發現他曾在荃灣區出現,兩個警區緊密合作,鍥而不捨輪班接力搜索5小時後,終在荃錦公路一個山坡救回受輕傷的老翁。警方相信,倘若未能迅速尋回老翁,他在缺水缺糧的情況下,或會有生命危險。參與行動的警員說,作為警察就是將心比心,第一時間解決市民的緊急求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事發於去年10月16日,一對長者夫婦到東涌昂坪360遊玩後,乘搭巴士返回沙田顯徑邨寓所,其間妻子在車上倦透而睡,醒來驚覺丈夫失去蹤影。警長郭曉華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憶述當時情況,「起初婆婆以為丈夫已經自行返咗屋企,佢第一時間返回顯徑邨住所,但見唔到。其後佢嘗試四周圍搵,但都係搵唔到,直至嗰晚8點半到田心警署報案。」
獲救時四肢擦傷 幸無大礙
郭曉華說:「當時婆婆已經方寸大亂」,於是警署安排女警殷淑萍在旁安撫,以及引導婆婆慢慢回想事情始末,並描述丈夫的衣着、身體特徵等。經細心梳理,警員發現失蹤老翁隨身攜帶的手機有GPS定位系統,並且與婆婆的電話相連,透過該系統查看老翁手機定位在荃錦公路配水庫一帶。
警員林啟明透過電台通知荃灣警區人員到場展開搜索,可惜當時因天雨關係,手機定位未必非常精準,同袍在荃錦公路配水庫附近未有發現老翁蹤影,但警方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透過內部系統深入追蹤,發現除了荃錦公路配水庫,老翁亦曾在荃景圍公園,以及荃錦公路一帶出沒。
林啟明說:「三個點係相差好遠,完全冇可能半個鐘行到咁遠……但係第一批中更同事已經收工,我哋再搵夜更同事繼續搵,所以我想多謝荃灣警區同事努力不懈。」
經過5小時大規模搜索後,荃灣警區人員翌日(17日)午夜零時許,在荃錦公路一個山坡尋回老翁,然後安排巡邏車接送婆婆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與丈夫相認。女警殷淑萍憶述,老伯獲救時四肢擦傷,相信他走入小徑時不慎受傷,「最終荃灣警區同事帶老伯到仁濟醫院,檢查有冇其他傷勢……最後身體冇乜大礙。」
殷淑萍說,兩夫婦乘坐的巴士路線首先經過荃灣,再往沙田方向行駛,不排除老伯中途下車,然後跟隨人流,登上其他交通工具或透過步行方式,在荃灣一帶遊走,「因為伯伯本身有腦退化症,自己都唔清楚落車位置,同埋點解行到嗰度附近。如果純粹同伯伯溝通,佢唔太能夠清楚表達,佢當時身處荃灣定係大圍。」
籲參與「友里蹤跡」 追蹤器放夫身上
過程中,警方得悉夫婦的子女移居外國,婆婆獨力照顧丈夫,面臨極大壓力。警長郭曉華說,因為不放心他倆,警方將案件轉介社會福利署跟進及提供適當支援,又建議婆婆參與「友里蹤跡」計劃,將追蹤器放在丈夫身上。倘對方再次失蹤,警方可以透過追蹤器及時將他尋回。
警長郭曉華說,早前參與警長晉升課程時,教官提醒他要抱有同理心,「以易地而處嚟講,如果自己嘅親人唔見咗,我都希望警察第一時間幫我搵返親人……站在警察立場,我們只考慮提供最優質嘅服務畀市民,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殷淑萍則認為,雖然今次事件在別人眼中只是小事,但是對於婆婆來說,卻是一件大事,「假設老伯因為婆婆瞌眼瞓,令到佢生命安全受威脅,我相信對於婆婆嚟講,都係一件非常非常大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