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香港城市大學主導並協調的國際項目「創新驅動可持續未來:先導計劃」,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認可為「聯合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2024至2033)」行動計劃之一。該計劃將聚焦於氣溫上升、生物多樣性流失、能源分配不均及水資源短缺等關鍵問題。城大會聯同全球合作夥伴,共同研發可負擔的創新技術,尤其關注資源匱乏地區,以提升其可持續發展及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首輪申請中,全球有30項計劃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結果於上周三(7日)舉行的「第十屆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多利益攸關方論壇」公布。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副院長(國際事務及拓展)兼先導計劃總監曹之胤表示,團隊將於今年6月開展首階段的試點項目,重點針對氣候炎熱且電力供應不足的地區。

團隊將開發多項創新技術,包括利用當地廢棄材料,製成被動輻射製冷塗層,以降低建築物溫度;為偏鄉地區供電的低成本印刷式太陽能貼膜;將廢棄生物質轉化為能源,推動循環經濟;以及產出安全飲用水的人力驅動衞生系統。計劃亦着重於長遠可持續性、社區參與及可衡量的成效。

此外,城大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亦將有機會參與此計劃,親身投入於全球不同社區的創新應用與服務實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