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峰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圓滿結束。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兩國元首在莫斯科舉行正式會談,共同簽署並發表3項聯合聲明,涉及深化雙邊關係、維護國際法權威以及全球戰略穩定,明確了雙方在歷史認同、國際治理、經濟合作等領域的共同立場,讓合作「穩」的基礎更堅實、「進」的動能更充足,受到國際社會廣泛矚目,展現出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新國際形勢下的立體化布局。這是兩國彼此成就、促進各自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時代呼喚。
202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歷史回響依然震撼人心,全球卻早已不安地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單邊主義對世界多極化造成猛烈衝擊,地緣衝突與經濟脫鈎風險交織,霸權邏輯與公平訴求激烈碰撞。在此背景下,作為世界大國和聯合國「五常」,中俄兩國以領導人戰略引領為紐帶,以共同歷史記憶為根基,以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為框架,構建起更具韌性的合作體系。這不僅是對二戰勝利成果的延續傳承,更是對全球一系列治理難題的積極回應,為動盪不安的國際秩序提供了「中俄方案」。
捍衛二戰勝利成果
80年前,中蘇兩國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力量,共同捍衛了人類文明的底線。這段血與火的歷史,既是兩國關係的起點,也是當前合作的深層動力。當前,中俄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這一精神紐帶在當代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兩國通過聯合聲明重申「肩負維護正確二戰史觀的共同責任和使命」,既是對歷史真相的堅守,也是對當前國際秩序中篡改歷史、美化侵略行為的直接回應。這種歷史共識轉化為現實行動的邏輯清晰可見。近年來,中俄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的協作,始終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為基石,反對以「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之名替代國際法的霸權行徑。這種基於歷史責任的戰略協作,超越了傳統地緣博弈,成為當前維護戰後國際體系穩定性的關鍵力量。
中俄兩國此次前所未有地發布了3項聯合聲明,明確了雙方在歷史認同、國際治理、經濟合作等領域的共同立場,為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提供了「中俄方案」。雙方堅信,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各國及各組織不能以犧牲他國安全來保障自身安全。雙方呼籲各國堅持全球和地區安全平等且不可分割原則,全力消弭國家間的衝突,共同在全球構建全面、綜合、可持續安全。
為世界多極化保駕護航
「中俄方案」核心是「三個反對」與「三個主張」,即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單邊制裁、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及主張多邊共治、主張公平發展、主張文明包容。這不僅為破解美國近年來以「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或「美國優先」為名,挑起的一系列「規則霸權困境」提供了實踐路徑;也為有力維護中俄兩國及「全球南方」國家合法權益,攜手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共同方案。
80年前,中俄用鮮血鑄就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80年後,兩國以智慧續寫全球治理的新篇章。這種跨越時空的協作,不僅是國家利益的契合,更是文明價值的共鳴。當全球再次面臨「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的戰略選擇之時,「中俄方案」的意義已超越雙邊關係本身,或將有力地重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圖景。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人類社會完全可以通過平等協作、互利共贏,攜手完成這份超越歷史的共同答卷,走出一條完全不同於歷史上霸權更迭的新路,構建起更具包容性與可持續性的美好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