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ildy專注為SEN學生、家長、學校提供全面支援。左起:羅偉業、何柏堅(公司市場推廣總監)、劉樂健。Snaildy圖片
●Snaildy設計的生涯規劃探索卡牌,可幫助了解SEN生性格與興趣。Snaildy圖片

根據教育局2024/25年度統計,全港在公營普通中學和小學就讀而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約有6.7萬名。在目前政府推行融合教育的背景之下,這些學生遍布在不同學校,但因學校往往欠缺電子應用系統整理SEN學生的資料,令教師、社工需要額外的時間處理文書工作,變相減少了與學生的相處,同時減低了家校之間的溝通效度。

筆者曾任駐校社工,親身經歷到八成工時用於文書處理,自覺猶如「壞了的齒輪」,驅使我與另一拍檔在數年前建立初創「樂旼共融教育」(Snaildy),研發一套「特殊資優中央資料庫系統」,配合人工智能(AI)數碼化管理SEN學生資料,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文書和行政工序,同時為學生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學業和生涯建議,協助老師和家長深入發掘學生潛能,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及增強校方、家長和支援機構的訊息互通,重新聚焦於學生的成長發展。

公司名字的靈感來自蝸牛(Snail)與學習(Study),意指像蝸牛般慢慢學習,最終也會達到目標。筆者於2019年與一同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的羅偉業(Rex)共同創辦Snaildy,正因我們相信SEN學生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適當的支援,也定能茁壯成長。

我們研發的特殊資優中央資料庫系統,利用大型語言模型(基於大量數據進行預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作支援,系統地管理及同步互通SEN學生的資料、學習進度、生涯規劃、狀態紀錄、整合支援訊息,使教師和社工能一站式處理每位學生的資訊,包括學生支援摘要、個別學習計劃、支援紀錄冊、年終檢討表及各項調適安排。

使用者可隨時整合或匯出報告,無須再做大量重複性的文書工作,消除不必要的人手輸入程序,讓老師及社工能騰出更多時間協助學生。

系統的AI技術可用於收集、整合、概括、評估和分析SEN學生的學習數據,令校方能更快速、全面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術及生涯傾向、興趣與特質等,從而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建議、調整教學和支援策略。舉例,系統會建議校方為個別學生安排編程學習,或提供音樂表演機會等,以拓展他們的多元發展,提升教學效率。

建立勞工處轉介機制 提供就業輔導

對學生而言,平台還設有具AI技術的學習軟體,配合最新教學課程指引設計, 遊戲內容涵蓋小學中文、英文和數學科,AI因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個別化分配適切的學習內容。

整套系統可將SEN學生的資料及相關項目的檔案數碼化,以建構緊密互聯的智能生態圈,連接校方、學生、家長和相關支援機構,實現資料同步互通,共同促進SEN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習以外,學生更可通過AI分析生涯規劃方向,及後通過Snaildy協助配對合適的課外活動,甚至尋找工作崗位。曾有一名在主流中學就讀中五、患有自閉症的女學生,通過系統發現她具有咖啡師的潛質,我們遂安排她到咖啡店任兼職學徒,最終令她發展出對相關方向的興趣,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近期更與勞工處達成共識,建立合作轉介機制。首階段計劃會利用系統辨識有就業需求的SEN高中生,在獲得相關學校、家長和學生同意後,將資料轉交至勞工處,以提供全面的就業輔導、評估、工作選配及引薦服務,並進行至少六個月的跟進支援。

盼服務拓展至大灣區

2022年,我們成功獲母校城大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批出100萬港元天使基金投資,並成為數碼港培育計劃的初創之一。目前,已有超過100間本地中小學使用我們的系統,估計有逾一萬五千名學生、老師和家長等受惠。

展望未來,我們將持續提升系統的準確度、豐富度,新增至少九個AI代理,專注於學術、職業導向及生涯規劃等不同領域,並會與多所大學合作以強化我們的資料庫。我們也會繼續提供到校服務、舉辦更多校外活動,與系統相輔相成,直接支援有SEN學生的家庭。

另外,我們將積極拓展至大灣區,近日亦已經與澳門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正式達成合作,利用系統為當地的教育同工和學生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學習支援,希望打破地域界限,為更多SEN學生提供全面支援。

●劉樂健 Snaildy聯合創辦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