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博士
上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提出,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範圍,近期擬再批覆600億元(人民幣,下同);調整償付能力的監管規則,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進一步下調10%,鼓勵保險公司加大入市力度;及推動完善長周期考核機制,調動機構的積極性,以促進實現「長錢長投」等。連同近期的保險業支持外貿及科技行業相關政策等,料有望推動更多保險資金如入市,應對低利率下行業的經營不確定性風險,有助於中國保險行業發展,特別是對行業龍頭有益。
現時多數內險企業,特別是大型上市內險的權益投資比例仍較監管上限具一定空間。在上月監管上調險資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上限後,險企按照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不同,權益投資比例上限從之前的10%-45%上調至10%-50%。隨着權益投資比例提升,頭部內險在險資整體的權益投資體系方面有更高的優勢,料可更好的面對市場風險。
首季總體穩健
中國人壽(2628)近期積極推進產品供給形態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大力發展浮動收益型業務,兩全險、年金險、終身壽險、健康險業務實現均衡發展。據集團近期公布的2025年首季度業績,中國人壽一季度NBV 同比增長4.8%;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9.5%至288.02億元,主要受益於公司持續深化資產負債聯動;年化淨及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2.60%及2.75%,淨及總投資收益分別為442.5 億元及537.7 億元,其中淨投資收益受益於投資資產增長,同比增長3.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的投資資產較上年末增長3.1%至6,8191.7億元,歸母淨資產較上年末增長4.5%至5,325.1億元,實現較好增長。業績總體穩健。
業務方面,集團今年首度總保費同比增長5.0%至3,544.09億元,持續領跑同業;續期保費同比增長9.7%至2,469.75億元;新單保費1,074.34億元,其中短期險保費同比增長19.2%至414.94億元。此外,中國人壽浮動收益型業務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51.72%,錄得同比大幅提升,顯示轉型成效顯著。料憑藉集團作為頭部險企的綜合實力和轉型成效等,有望更好受益於近期行業政策。(筆者未持有上述股份)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